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童大焕:没有户口的30年 屈辱的30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9日 10:21 东方早报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童大焕

  评论,最好要求机锋饱含冷静,笔墨不带感情。然而这一篇,我是噙着眼泪写的。读《中国青年报》2005年9月14日包丽敏文章《户口照耀不到的地方》,心情难以名状。“即使去往天堂的路上,你也千万不能忘了带上户口。问题是,你要是没有呢?”

  上月,67岁的李秀珍在北京近郊病逝,由于没有户口本也没有身份证,因此医院无法开具死亡证明,殡仪馆也不能火化。几经周折,医院在“后果自负”的前提下开出了证明,老人的灵魂终于可以安息。

  30年前,举国上下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李秀珍的丈夫、皮匠李殿洲被视为“单干户”和“社会主义绊脚石”,全家被游街3天。随后,在没有落实户口接收地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双城县公正公社康宁大队革命委员会”强行将一家人的户口迁出。在那个粮票、布票、肉票、煤票、油票……样样离不开户口的年代,李秀珍一家8口漫山遍野采摘野菜,露宿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一直熬到1979年,拨乱反正,他们找有关部门反映,等待他们的,仍是一如既往的“等等吧”、“再等等吧”。

  这一等就是30年,两代人的光阴、两代人的青春、幸福、尊严和希望一晃而过。接下来的难题已经关系到第三代,老四的大孩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没有户口,他将无法升入初中,面临失学。

  如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哪怕是非法移民,也享受到许许多多的权利保护。可是我们眼前这一家三代,整整30年就像无根的浮萍,被命运抛来抛去,无力自主,也无人替他们做主。30年对于一个国家太短,对人的一生来说却已很长。然而这30年里,一个国家已经经历了“极左”、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追求民主与法治的巨大变革,而这一家三代人的命运却似乎丝毫未变!

  我们可以说这是历史的错误,但是今天的人们不去纠正,那就是今人的耻辱;我们可以说这是户籍和身份制度的错误,但你何曾见过一个人的身份证明居然可以被剥夺?更何况,30年来,在同样的户籍和身份制度之下,多少“不合政策”的人已经改变了户籍和身份!所以,真正令人悲哀的,不仅仅是不合理的户籍政策这样的“小制度”,而是有什么样的更大的制度环境,使我们那些掌握政策、执行制度的人一个个都变得如此铁石心肠,当他们面对“无权利者的权利”时,是如此的冷酷无情。这一切,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们只需而且必须对上负责?

  请记住:只要人性不灭,再恶劣的环境下人类都能抬起自由高贵的头;但是,如果有那么一种制度环境,把置身其中的人都变成了缺乏人性人情味的冷血机器,那么,只要一个小小的政策漏洞,都会被放大成一千倍、一万倍的恐惧和灾难。而人类理性的局限,根本不可能制定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政策。两代人整整30年被边缘化照映下的权利屈张,这是一个尖锐的刺激。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把“高远的目光”放到坚实的大地上,也为李秀珍们的不公正遭遇,一齐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