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真有这样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11:41 燕赵都市报

  教育公平,首要的是起点公平,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在民间正大行其道,极大地助长了众多农民渴望通过教育改变下一代命运的焦虑心理。送孩子进城读书,无疑是家长们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可是在我看来,这条所谓的“起跑线”未免太虚无缥缈,犹如臆想中的空中楼阁,而非合理体制的产物。

  由于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教材、相同进度、相同分数,而在硬件、师资、资讯等方
面却与城市相距甚远,处于天然劣势,这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根本无法与城市匹敌。大学入学率,农村学生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的牺牲品。君不见,一些大城市花费数亿元建设小学,而贫困地区则靠危险校舍勉强支撑;城市的“中产阶层”花费数万元培养子女的“综合素质”,而农村尚未实现温饱的家长却为筹集数十元的学杂费一筹莫展;城市的教师们到“新马泰”去游玩,而农村的多数教师领不全自己每月的工资……如此光怪陆离的两幅图景,试问,“起跑线”这道杠杠的位置,在哪儿?

  如果说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那么同样是农民的孩子,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教育吗?在笔者看来,农民和农民之间的差异与差距更加突出,其贫富悬殊引起的危机感和失败感已然超越了城乡差距这古老隐痛。一部分富起来的农民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下一代选择学校,满足温饱的农民则不遗余力地将孩子送进城里去读书,至于底层农民,只能平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限怅恨。加之,上大学的费用不是一般农民家庭所能承受,既然上不起大学,那么上中学又有什么意义?

  笔者现在供职于一家民办学校,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农村。据我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家庭并不宽裕。为了给孩子创造进城上学的机会和条件,必须承受残酷生存压力的家庭不在少数。有那么一瞬间,我恍惚觉得,私立学校不正是一条不平、扭曲、变形的“起跑线”吗?农村的孩子来到建在城里的私立学校读书,似乎意味着和城里的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没有经过健康理智的磨合沟通,农村与城市,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仓促相遇,狭路相逢。谁能预料,这些农民的孩子,究竟有多少,能够在这条洇染着父母膏血和汗水的“起跑线”上起飞,改变自己的命运?

  -武瑞玲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