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与哈利波特PK的麻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13:04 《经济》杂志

  娱乐时代前所未有地释放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文化及其载体语言的小众趋势也随之日益明显

  文/本刊记者 周 阳

  如果你看不懂这个题目,那就对了。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里的人们会日益发现沟通越
来越小众化——没有被共同的消费文化和流行趋势击倒的人与人之间,恐怕真的很难相互交流了。

  哈利波特的再次到来(英文第六部)对于某些人来说好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排长队耗巨资;而另一些人则被无辜的踢入“麻瓜”的境地,他们之间无法相互理解——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人类成为一个不起眼的附属,他们因不会魔法而只能屈从于现实,于是被称作“麻瓜”。

  所以不论你曾把自己幻想成可爱的白雪公主,还是英俊勇敢的青蛙王子,面对一个“哈迷”的时候,你会觉得尴尬: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魔法师,还是一个麻瓜,才能让两颗心更加接近呢?

  什么造成了我们交流中身份迷失的困惑?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排队购买那本畅销小说吗?

  新“红宝书”,新“语录”

  《哈利波特》系列在中国创下了出版业的奇迹。

  7月16日,中国参加了哈利波特英文版(第六部)的全球同步首发。这是继《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后第二次全球同步首发。一位出版业资深编辑评论说,英文版的全球同步首发在中国风险是很大的,目前引进的几本外文原版书中只有哈利波特大获全胜。

  各地媒体竞相报道了首发当日的火爆情况:尽管近两百元的高价位,仍有上至银发老人,下至学龄前儿童参与到购买的行列中,而且这些购买者大多数都藏有前五本,大学生和年轻白领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据报道,出版商原定印制超过50万册小说在中国市场推出,但市场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预期,多家书店和网站都已断货,并要求追添。经连续协商,美国出版商不得不调剂了部分《哈利波特六》供给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补定货于8月18日空运到京。

  而更大的哈利波特购买热潮预计将于10月到来。届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的中文版《哈6》将全面上市,许多哈迷早已在翘首以待。此前,哈利波特的前五集中文版在中国销售了600多万册。

  有媒体预测:《哈利波特》小说的发行量将会仅次于“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是中国50年来最大批初版的小说。

  这个商业社会中,数字即是权威,发行量就是影响力;但哈利波特销售神话背后的影响力又不仅仅是数字的。

  互联网上,各种因为哈利波特而集结成的俱乐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在这里切磋魔法以外,也按照自己对于不同命运的膜拜分化重组,如“小天狼星”吧、“安吉利娜”吧,“卢平”吧;一些哈迷迫不及待地自发将最新的英文版翻译成中文,并对以往中英文版本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翻译提出各种质疑,一些质疑已经完全超越了语言的范畴;还有些则开始自己撰写哈利波特续集,有人用哈利波特的语言改写白雪公主的故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更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社会征集中文版书名,这使得《哈利波特》的出版在中国成为一次“全民”的文化事件;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梦想之翼——我的哈利波特》一书,该书完全由国内哈迷自写自画,并成为哈迷的同志书……

  一位深圳中学初二学生“憨憨”,暑假独自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在他的旅行计划和有限的财政预算中,购买一本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吃饭喝水交通并列上榜——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不看《书城》就不是真小资,不读《读书》就不够精英”的论调。

  现实中,哈利波特这个英国小男孩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一些中国文化人对号入座:

  “是不是太哈利波特了?”某媒体记者对某一网络公司高层专访时提问;

  香港导演王晶介绍影星张柏芝新角色时说:“她在里面就像是哈里波特。”

  评论人士蔡子强形容曾荫权时说他成为香港人的心灵魔镜——《哈利波特》中,每个人在这面魔镜前,都会看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欲望。

  显然,哈利波特已经由一个畅销的文学形象,经大众的心理暗示,成为某种文化暗语,就像“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一样发挥着作用。

  只是,现如今已不是“红宝书”的时代,数字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的差距越来越大。围绕着哈利波特的依然是一群小众——一些人虽慕名而来,但一卷在手后很快逃离,“即便是坐在马桶上也觉得不知所云”:

  “我情愿没人性!”(哈利波特语)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好人和食死徒。”(小天狼星语)

  “爽歪了!”(罗恩语)

  “时间就是金加隆。”

  ……

  “流行”这个怪物留给大众的更多的往往还是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如果不懂得流行的符号含义(语言是载体之一),我们是否会失去一些‘入场券’?”上文那些被哈迷们视作经典的台词,是我们获得入场券需要记诵的新语录吗?如果不能记住这些语录,我们是否就失去了某些身份特征?失去这些身份特征和记不住红宝书一样后果严重吗?

  新娱乐时代

  正像一首著名的歌中所唱到的:中国正走进一个新时代。文化上也是如此。

  当下,一个中国人,无论年龄大小,男女老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国小男孩,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魔法学校的语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开放和现代化到现在,个人自我身份的确认不值得那么严肃。

  从流行符号中去寻找身份的确认,这绝不是偶然或者一夜之间的事情,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娱乐时代,而娱乐的时代精神需要并铸造了另一套语言体系,这和哈利波特的文学价值无关,他的数字神话不过是时势造英雄;这和时代需要“红宝书”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进入娱乐新时代分为三个阶段:搞笑启蒙期、网络游戏期和全民娱乐期。

  发现“笑”也是可以搞出来的,这是第一个时期的启蒙结果。港台(尤其是香港)影视作品在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周星驰和他的无厘头,并从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识别系统,那些不会说“走先”和“需要理由吗”的人被排斥在“星星”族之外,最有趣的莫过于在饭桌上发现自己的老板也会说:“你妈贵姓?”——这些语言帮助我们找到了一种沉重如阶级或阶层关系以外的身份识别。

  第二个阶段伴随各种奇幻网络游戏而来。各种奇幻的网络游戏满足了现代人逃离现实的需求,在一个小小的屏幕面前给自己一个想象的身份和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魔力无边。《EQ》、“传奇”系列、《奇迹》、《命运》、《神话》、《天堂》以及《A3》,林林总总的西方网游或仿西方网游来势汹汹,现在更是在各种媒介上大一统起来:从“龙枪”系列到《冰风谷》,从《哈利波特》到《魔戒》,书籍、万智牌、影视和网络游戏。相应的,玩家们从闭门自我娱乐到结派结盟,先是按照游戏类别划分,然后是进阶级别,相互辨认的无外乎还是一套暗号一样的语言——由于这些游戏多来自西方和日本,他们的语言完全打破了原有中文组词造句的规律——而正是对对方语言的陌生感最直接的将此“众”与彼“众”区别开来。

  至此,娱乐无论从价值判断、社会心理还是语言载体上,都为全民化、市民化奠定了基础。各种专业娱乐节目的风起云涌不仅仅是一种市场商机的体现,更是社会娱乐精神普及的结果。影视明星的活动和国家领导人一样出现在每天晚饭时间,供人们同样认真严肃地琢磨和思考;娱乐节目主持人满嘴跑溜的洋文和自造新词仿佛是生动的娱乐语言教程,在娱乐资源大同小异的情况下,电视台娱乐节目主播的语言风格成为竞争的一大卖点。

  某一天打开电视,赫赫然一行新闻标题:某某PK某某,玉米不让盒饭。

  所谓PK,据说最早来自足球,也有说来自网络游戏,无论如何都是娱乐的一种,意思是一对一的单挑,所有的娱乐节目都在使用PK以同时显示他的共性和特性(这算不算一种语言门槛),因为尽管“单挑”一词实在简单易懂,但“单”和“挑”两个汉字沉重而丰富的内涵,显然不如“P”、“k”两个无意义的字母彰显娱乐精神“化繁为简”的大无畏特质。

  “玉米”与“盒饭”则更加能够说明中国娱乐时代的深化。从fans到粉丝,不过是一个英文单词本土化的过程,但从粉丝再到凉粉、玉米和盒饭则完全是一种“拿来主义”精神的体现了:在旷日持久的娱乐征战中,粉丝被进一步细化和变异:玉米、盒饭、凉粉……反正自己管自己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不站错队。

  就在我们惊讶于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某某的玉米们和某某的盒饭们早就准备好各为其主了。不懂的我们只好看看小泉和布莱尔,同样是外语,应该还能懂一些——不过日前一家媒体发表长文:《郭成城:裴恩才,麻瓜世界的新首相》,这算不算一种文化侵略?在小众组成的世界里,文化侵略战将不断上演。

  就这样,娱乐时代前所未有的释放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身份在分化,语言也在分化。哈利波特们数落着麻瓜,

超级女声们引发了粉丝的战国时代,如果有人怀疑娱乐精神下个人自我定位的理性,那就未免可笑了,终于有一天他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与哈利波特PK的麻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哈利波特相关网页共约9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