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觅剑:以比较优势的眼光看待对外能源合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 01:0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评论员 欧阳觅剑 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近日称,中国不仅是能源消费大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中国将主要依靠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张国宝在2005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指出,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达到94%,只有6%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
能源合作也上升到了中国国际战略的高度。近期胡锦涛主席出访加拿大和墨西哥,其中一个主要议题便是深化能源资源合作。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平衡,但总量平衡不意味着我们就能自给自足。在中国一次能源的生产中,煤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而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比较小,这是由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但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则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导,要占到将近2/3,而煤炭占20%多。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受自身条件影响,以煤炭为主,但近年消费结构在调整,石油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已经由1990年的16.6%上升为2004年的22.7%,而煤炭则相应地从76.2%下降为67.7%,这在今后一段时间仍然会是一个趋势,石油消费量会越来越大。 因此,中国煤炭有余而石油不足,需要通过国际贸易达到平衡,煤炭大量出口,而石油对进口的依赖较大,自从1993年原油进口超过出口,原油进口逐年增加。到2004年,原油进口为1.2亿吨,而产量是1.75亿吨,原油消费的40%依赖进口。因为中国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基本平衡,中国不只是“消耗”,中国能源对外贸易的总量越大,也意味着“给予”更多,因此有利于世界能源结构的平衡,这是各方都受益的格局。中国和世界在能源方面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这是发展的趋势,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实。 但有观点却提出“威胁论”。他们不能从总量得出这个结论,因为中国原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都远远低于美国,只相当于美国的1/4左右。他们的论据是增量,国际能源机构指出,中国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远高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中国新增石油消费占全球新增石油消费的份额超过40%。中国的原油消费量在2003年超过日本,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他们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是影响世界原油供求状况的关键因素。 长期来看,中国需求的增长将促使全球能源供给能力增长,改善世界能源供求状况。但从短期来看,中国与美国等国都是原油的净需求方,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 由此,中国应该正视竞争,因为我们的利益也很正当,而且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看,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办法是争取供给方对我们更大的支持,这要以向它们提供中国的优势资源作为条件。对于加拿大等发达的产油国来说,中国具有的优势资源是市场,那就实行以“市场换能源”的策略,通过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加拿大的能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渠道;而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产油国则需要资金,以改善它们的石油生产设施,中国可以与它们进行“资本换能源”,这将提高全球的原油供给能力,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