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问责失败医改的草率决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4:50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一石激起千层浪。最近关于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官方结论,让媒体和公众着实养了眼。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摘要,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随后,有关失败是否由市场化导致的争论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1个月后,卫生部官员迅速作出反应:一份医疗改革新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针对这份新的医改方案,媒体似乎普遍看好,认为卫生主管部门已经逐步认清了医疗改革失败的症结所在,没有盲目地否定市场化的成果和优势,也没有逃避过去政府责任介入不足的问题,百姓正期待着新方案能够为自己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

  卫生权威部门的负责人则痛斥了某些医疗机构见利忘义,盲目追求高利润而造成了如今的看病难,也检讨

卫生部门监管不力的深层原因。

  无论是国务院研究部门的质询“医改”的报告,还是卫生部门诚恳的自我检讨,都给我们吹来了清新的春风,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部门敢于揭短、敢于认错的精神风貌。但是在总结20年医改失败的教训后,决策部门能够在1个月里认识清楚并迅速拿出新方案,却着实让人有些担忧。既然一份研究报告能够促动医改“辞旧迎新”,为什么我们的卫生部门早没有发现问题的存在呢?如果早发现,又为什么不及时修改呢?假如说长期认识不清,新方案又如何会在1个月内就仓促出台呢?在未经充分论证和公开讨论的基础上,这样的新方案是否还会陷入另外一轮的失败改革呢?

  草率定性改革胜败与否和草率出台新的改革方案都不利于医改顺利进行,相反还会给人们造成思路上的混乱,更不要说医改的方向还存在较大分歧。因此,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如果真得存在失误,就要先问问医改失败的原因和决策失误的责任,否则在不承担改革决策失败后果的情况下,新的医改方案仍然会有落入失败陷阱的危险性。

  表面上看,面对“中国医改不成功”的结论,面对失败医改带来的社会质问,有关部门似乎“认错态度良好”,也会让人在这样的好态度中将问责含糊过去。如此一来,失败的改革就会无人问责,也无人担责,新的医改制定也难保在无责的氛围中循环着失败的怪圈。

  封建时代中国盛行权力意义上的“大政府”与责任意义上的“小政府”。可以看到,“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统治权力无所不在;也可以看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统治责任渺无可寻。这样就造就了中国官场上的“传统”:过于扩张的权力作出种种草率的决策,过于缩小的责任让草率的决策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

  当然,改革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谁也不能保证改革就一定能够成功。但我们的决策者不能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放弃或回避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过去有许多信誓旦旦要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政府决策者们,拍脑袋决策,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留下了大量的“烂尾”工程,这些都给后来者设置了决策的难题。同时事前轻率决策、事后无人问责的惯性思维,也让更多的后来者敢于不顾后果,草率决定。

  无疑,包括医改在内的公共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公众关注程度高,还要动用公共资源,一旦决策,就会让全社会伤筋动骨,因此理性的改革必须有相应的风险机制和问责制度来保证。在决策风险机制和问责机制的双刃利剑之下,医改决策者才会在任何方案面前深思熟虑,行动中也会谨小慎微,处处从改革的相关利益群体出发,并提前预警改革失败可能带来的影响,为每一个可能产生的偏差设计备用方案,从而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形:在20年的漫长错误中醒悟,再用更多的20年去弥补这一错误带来的长久伤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医疗体制改革相关网页共约18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