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让人们提前兑现自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3:45 中国经营报

  作者:奚亮 来源:中国经营报

  勤劳节俭作为咱们现在回顾总结出来的中华美德之一,绝对是经过了残酷的生存选择,最终得以保留下来的一种文化基因。这一点,古代的印度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都没有做到。

  在近代社会以前,中国人生存靠的是自然经济。那时候,以董永为代表的小伙子求婚,向意中人描绘未来生活的理想图景,都说是“我耕田来你织布”。姑娘娇羞地一笑,便是答应了。两人勤俭持家,生儿育女,便是幸福的一生。自然经济,什么都得自己自足,形成不了分工,整个社会利用资源的能力非常有限,产出也非常有限。于是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多做活,习劳为美,所以董永耕田到夜深,织女织布到天明;另一个就是抑制需求,保持存量,所以董永家基本不上农贸市场,屋前有鱼塘,屋后有菜园,旁边养鸡养鸭。这两千年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差不多都是这样,自己也都感到满足与安宁。

  时过境迁,今日的世界已经大为不同,但中国社会的储蓄率仍然高居世界第一。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美国人不但要花今天的钱,连明天的钱也敢花,但是经济也发展得很好。按照美国人的观念,消费动用的是货币资本,但是考虑自己拥有什么财富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人力资本也计算进去。

  现代社会通常是这样,年轻人钱少但是需求很多,不过他们的人力资本其实价值很高,只是在未来才能兑现;老年人钱多却没什么需求,但是他们的人力资本已经所剩无几。如果不解决这个矛盾,那么年轻人没钱消费,老年人有钱又不消费,整个社会无疑需求一直低迷,经济无法拉动增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年轻人预支一部分自身的人力资本,先用上。为了打平这个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时间差,美国人用养老基金等工具把老年人的钱集中起来,放贷到年轻人那边。年轻人则信贷消费,先花明天的钱把自身建设起来。各种金融产品则成为两种资本对流的通道,这样,整个社会的需求相对都保持在比较旺盛的水平上,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有一驾总能保持奔腾。

  在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的前提下,如何启动国内需求,一直是宏观部门头疼的大问题。有觉悟的中国人从中看出了点什么,出来了一个中美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故事本身对我们已不新鲜了。现在国内也提供房贷、车贷许多年。但是总体上,国内的消费需求始终要比出口冷淡,这是无疑的。只有形成旺盛有力的国内需求,才能保证经济的长期繁荣,已是很多人的共识。

  但是, 勤俭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根植于中国人的意识深处。不能说中国人天生就不爱消费,只是长久以来的勤俭文化,塑造了国人在消费面前谨慎、抑制的态度。建设强劲内需,对于这种勤俭文化的改良,看似很虚,其实却正是最根本、最实在不过的一个工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