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管制与市场经济的逻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1日 12:41 经济观察报 | |||||||||
中秋一年一度,年年都能听到对“天价月饼”的口诛笔伐,可“天价月饼”从来就没有消失,也没有哪一个部门会出来管月饼的价格,因为,无论月饼价格有多高,无论月饼市场有多么畸形,终究是一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交易。 但今年出现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公告,对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有关事项做出了规定。公告指出:
一直以来,月饼市场是放开的,完全由竞争形成,并不由政府来制定价格,四部委为什么还要发布这样一份联合公告?——尽管公告本身没有设定处罚,但人们还是从中感觉到了管制的意味。 这份公告的出台,似乎是遵循了这样一种逻辑:厂家竞售“天价月饼”,是赚取超额利润的非诚信、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消费者购买“天价月饼”,容易造成奢侈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而且有可能生成为一种新的腐败形式,因此,政府应该出面干预、规范,制止价格虚高,防止腐败滋生。 不过,月饼终究是一种商品,它可以用来吃,也可以用来作为礼品。如果我们承认月饼的商品属性,就没有理由不允许其搭售其它商品。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这种商品的价格,价格则指引家庭和企业作出购买与销售决策。作为自主负责的市场行为主体,生产厂家通过捆绑销售提高月饼的套装价格,只是一种需求与供给间的正常关系,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有人会说,那些搭售金银珠宝的“天价月饼”,的确正在成为腐败的工具了呀,正在妨害公众的利益呀,市场已经不能公正地配置资源了呀。可是按照这种逻辑,市场上的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腐败的工具,比如住房、汽车、教育、股票,腐败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层出不穷,难道我们还要对所有商品进行干预和管制吗? 我们认为,“天价月饼”的确可能成为腐败工具,但责不在“天价月饼”。月饼就是月饼,月饼本无意识,月饼本身不是腐败,腐败的责任不在月饼。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因为月饼产生腐败的责任,推到市场经济头上,就如同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在高尔夫球场达成暗箱交易,就让一项原本健康的运动背上黑锅。腐败的源头,在于权力的资本化,如果我们不能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而只是对月饼市场进行禁止性管制,必然导致市场扭曲和效率损失。 问题是,这种“天价月饼”式的推导方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一些人对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判断。比如顾雏军“倒掉”之后,比如在有关学者断言医改失败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怀疑改革、反对市场化的思潮。改革中出现了问题,遇到了难关,本来是一个矫正改革偏差、搞好配套改革的最好机会,但若因此呼吁“体制复归”,并不是一个理性选择。 我们并非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反复:市场出现问题,政府就加强管制,到后来发现,管制比市场还糟糕,就再次回到市场。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陷入到不是进就是退的思维泥淖,这样的市场化改革,自然不会一帆风顺。 月饼管制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