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亚洲减贫工作依然不轻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5:58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

  亚洲似乎总是与经济增长“奇迹”之类的字样联系在一起的。在日前发布的《亚行2005年关键指标》中,一组贫困人口估算数据却让人看到了亚洲“经济奇迹”背后的浓重阴影:2003年,亚太地区有18.5亿人日均收入不足2美元,占整个地区总人口的57.4%;其中赤贫人口(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约6.21亿,占发展中亚太地区总人口的19.3%。在2003年全部6.
21亿赤贫人口中,印度占3.27亿,中国占1.73亿,其他南亚国家占7700万。

  即使不考虑道义原则,即使不考虑减少贫困、提高国民收入本来就是经济增长的目标所在,即使不考虑减少贫困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意义,仅仅从狭义的经济增长角度来看,减贫也为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需。目前

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拉动,内需不振的症结在于消费需求不振,而在大量贫困人口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无从指望消费需求全面大幅度提高。不错,亚洲在减贫方面的成就不可抹煞,以1990年相比,2003年亚太地区赤贫人口数量减少了3亿;但迄今仍有将近1/5的人口生活在赤贫之中,表明亚洲减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减少贫困需要从减少存量和避免增量两个方面着手。要减少已有的贫困人口,必要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给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以及给他们提供向上流动的机遇和希望。就前一点而言,除了鼓励适当的产业发展之外,我们还需要防止一些部门于法无据且五花八门的收费扼杀就业机会;就后一点而言,我们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与有着森严等级制度传统的印度等南亚国家相比,中国传统上收入分配失衡程度较低,目前减贫实绩也较大。《亚行2005年关键指标》报告指出,在整个亚太地区1990-2003年间减少的赤贫人口中,中国占68%,赤贫人口数量减少了2.04亿人,同期南亚国家的赤贫人口只减少了5400万。

  之所以如此,原因无他,中国很早就通过科举等一系列安排向社会下层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渠道,而印度人自出生伊始其社会地位就已经固定。通过这种机制,局部的社会不公正和贫困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消解于无形,而不至于激化成为外在的社会动荡。然而,如果高额的教育收费挡住了贫困家庭子女向上流动的途径,那么,上面的机制也就无从谈起了。

  在这个一切事物都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减少贫困人口存量至少同等重要的是避免贫困人口增量。中国在不长时间里就从全世界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之一转变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

  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报告就指出,中国1980年代初期基尼系数是0.28,1995年是0.38,90年代末是0.458。更关键的是,这种迅速拉大的收入差距在相当程度上系对剥夺多数人所致,在许多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在一些地方的野蛮拆迁中,我们都看到了这种剥夺如何在短时间内就制造出一小批高收入者和一大批新生贫困者,外加弥漫全社会的离心离德情绪。防止新增贫困人口,关键在于防止这种剥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