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木华:给高教成本定个核算标准 不能无限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4:23 中国青年报 | |||||||||
欧木华 中国高校教育成本之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教育部所“调研”出的高校年运行成本其实并不高。“我们对高校生均年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过充分调研,高的超过1.4万元,低的在1万元左右,综合一下,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现行的学费标准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中国青年报》9月8日)
这个所谓的“现行标准”显然没有得到高校的广泛赞同和支持。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本科生大学四年,总学费一般都在2万以上,远远高出3500元的年标准。一些高校很委屈地认为自己并没有高收费也没有乱收费,因为他们是“严格地按25%的标准来收取,丝毫没有提高比例”。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那提取的25%比例,这个比例实际上是符合国际的平均水平的,而在于成本如何核算。 有关“收取学费的比例为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的规定,并没有给成本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也就是说,什么是成本,什么该纳入到成本范畴,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解释。成本没有科学的标准,那么,高校教师的办公室投入3万是教育成本,投入300万、3000万也是教育成本。建设一幢图书馆,原本只需投入5000万元,由于没有标准的约束,就很可能建造成2个亿的规模。这些“成本”都摊到学费上面,能不导致学费居高不下吗?一些宣称“没有提高比例”的高收费高校,其手段正是如此,它还有什么理由“委屈”? 教育经济学界一些学者早就指出,如果不给予约束,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有无限增加的可能。西方学者鲍恩的高等学校成本最大化理论也证明了这一点,该理论认为:“学校作为经济人,总是会穷尽一切理由试图来增加收入,提高收费标准则是最好的办法,高校的成本越大越可以提高收费标准,则高校可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所以,高校不但不试图使成本最小化,而且还有最大化成本的倾向。” 要真正抑制住这种最大化倾向,让成本完完全全地为教育服务,而不是成为拉“成本”的大旗作“高收费”的虎皮的生财之道,为成本定一个科学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务之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