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为什么卖药的不吃自己卖的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0:36 红网

  9月5日,很多从事药品流通的人士云集南京夫子庙,参加一药房的开业仪式,记者发现,这些深谙药品门道的人自己用的常用药,比起普通市民来说可是差远了,有的药品就几角钱。其中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并不是不舍得买贵药,实在没有必要,药效其实都差不多,“现在市场上许多药品换了包装,添加了一味并不重要的药品成分后,身价翻了数倍,我们自己是不会买的。”(新华报业网9月6日)

  我估计这位记者采访时没有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否则,“业内人士”是不会向其透露行业隐情的。但“卖药的不吃自己卖的药”的事实至少告诉我们三个秘密:

  第一,普通药经过“包装”就成了特效药、老药改个名字就成了新药目前极为普遍。如果看广告,消费者会认为,我们每年研制出许多新药、特效药,可实际上,那些所为的新药、特效药都是厂家和商家“包装”出来的,除了价格翻了几番外,成份没有什么变化,药效没有什么增强。比如,某药厂生产的一种“滴眼液”,主要成分就是常用的“氯霉素眼药水”,可价格却是“氯霉素眼药水”的二十多倍。药厂利用不断变化的商品名,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将老药宣传成“新药”,将普通常用药包装成“特效药”,误导消费者。

  第二,药品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市场上流通的许多药品,其价格执行的是政府定价,一个成本只有几元钱的药品,到了患者手中就变成了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患者疑惑,可投诉无门,因为人家并未超过政府定价。如此离谱的定价自然与生产厂家申报时的夸大成本有关,可单纯指责厂家实在是不公平。厂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果政府定价不但不能遏制药品暴利,反而使暴利“合法化”,那这种机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厂家虚报药品成本,虽然使用了一些伎俩,但这种伎俩并非不好识破。药品价格之所以离谱,关键不是厂家耍小聪明,而是政府定价机构“暗中操作”,定价过程的不透明。近几年,国家已经连续17次下调部分药品的价格,这里固然有随着工艺的改进、技术的突破,使得药品生产成本下降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定价机构清楚,药品当初的价格定得过高,

药品降价的空间大得很。实行政府定价的初衷无非是为了防止
药价
畸高,可现在这一制度不但没有有效控制药品价格,反而帮助厂家抬高了价格,显然,药品定价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必须立即完善或修正。

  第三,药品流通秩序混乱。前不久,在国家发改委决定降低部分抗生素的价格时,招致多家药厂的联合抵制,原因是如果药价再降,药厂将更加没有利润。一面是药价畸高,一面却是生产厂家亏损,不用说,问题出在了药品流通领域。许多药厂当初虚报生产成本,抬高药品的零售价格,也是出于无奈,不让中间商得到巨额利润,药品就卖不出去,不给批发商较高的回扣率,药品质量再好也得堆在库房里。由于多数药厂品种雷同,低水平重复,因此,只好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参与市场流通,此举加剧了药品销售中的混乱局面,让广大的患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稿源:红网)

  (作者:张铁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药价相关网页共约63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