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奥肯定律失灵 必须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正当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9:11 中国经济时报

  童大焕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著名的“奥肯定律”。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5年9月5日《中国经济周
刊》)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85-1990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全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9.5%,而与此同时,登记失业率亦然居高不下。可见,我国就业增长率并没有随GDP增长率同步增长,反而出现较大幅度降低现象。被国内外实践普遍证明的“奥肯定律”,为何在中国“失灵”?

  有人说,悖论来自结构调整。国内很多地方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都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资金、技术密集性企业替代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

  我认为这个理由站不住。经济结构调整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必经的过程,为什么人家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奥肯定律悖论”,独独在中国出现悖论?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按正常规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会促进另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在中国却没有。它只有两种合理的解释:一是虽然经济增长了,但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甚至有可能处于相对被剥夺状态,于是内需无法启动,第三产业发展不起来;二是第三产业虽有发展,但是第三产业的劳动条件和劳工权益太差,劳工们做牛做马一个人干了N个人的活,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工时超长型产业”,自然吸纳不了太多的员工。

  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而且互相因果。

  前者就以农民工为例,他们的低工资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甚至有十年不见涨工资的提法。不仅工资低,而且常常不兑现,所谓拖欠一千亿元,谁知道什么时候拿得回来。《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说,如果真要讨回这一千亿元,农民工付出的代价将是三千亿元!前几天北京东陶有限公司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多次要求同工同酬劳,未果(《新京报》2005年9月3日);这几天王斌余讨薪未果,还到遭到污蔑、侮辱和殴打,情急之下连杀四人重伤一人而被判死刑,引发社会的巨大同情,有法学家站出来在媒体上为其公开辩护(《新京报》9月7日),有自称是法官的人士在网络上紧急呼吁展开拯救王斌余的大行动;同时,还有充分的资料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税收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这几年政府税收是国民工资总额的2至3倍,说明权力和金钱已经出现“强强联手”,普通劳动阶层却处于被相对剥夺状态;即使在并不富余的工资里,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的缺失和相关领域的部门私利化又在无情地掏空普通百姓的腰包;此外,很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由此导致的经济和健康成本,也只能由当地百姓承担。

  至于劳动条件和劳工权益,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完成的一项大型调查19万份问卷表明,在中国城市当中,所有行业中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都超出了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法律规定,每周平均工作48.16个小时。其中,工作时间超时最严重的前六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

零售业,每周工作时间达57.09个小时,列第一位;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为55.85个小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列第三位,为52.33个小时;租赁和商务服务列第四位,为49.50个小时;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列第五位,为48.93个小时;仓储和
邮政
业列第六位,为48.74个小时。这一调查报告同时显示,大部分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或足额的加班费。

  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认为,这种现象产生了十分有害的负面影响:既大面积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限制了正常的就业机会增加,并损害了民生状况,进而降低了经济发展的内需拉动力。经过测算,吴忠民教授指出:改善劳动条件可以大幅度增加就业机会,按照最为保守的估计,用不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可以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增加400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以往,各级政府官员往往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一俊遮百丑,只要经济增长了,社会上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资本利益。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正当性问题。经济增长是为了增进民众福利,还是GDP和税收的数字攀升?经济增长使人与自然、人与人更和谐,还是有意无意地加剧了贫富差距以及人与资源、环境、人与社会的紧张对立?如果是前者,经济增长的正当性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果是后者,那样的经济增长就是不正当的,非正义的。那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就业相关网页共约13,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