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油荒的美国版与中国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13:3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南岭

   神仙?妖怪?在照妖镜里自然会有个分晓。飓风卡特里娜Katrina或许就是这样一面不会说假话的照妖镜,将美国石油安全的真面目照了个一清二楚。不久前的台风在珠三角吹出了一个“土”油荒,美国的这场飓风同样也刮来了一个“洋”油荒。不妨土洋对比一下。

  哪里的石油供应都可能不安全,但美国除外。在飓风之前,美国的石油安全似乎给人留下了这样一个神话了的印象。这个国内资源得天独厚的超级大国,同时还通过埃克森和雪佛龙等大型石油公司控制着世界上的很多优质油田。不仅如此,其从1970年代开始构建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经达到了7亿桶之巨。在紧急时刻,国际能源署的25个伙伴还能动用各自的私房石油来解其燃眉之急。

  当然,在中国已经成为时髦口号的石油“反垄断”问题,对美国来说也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1911年,老罗斯福总统就挥舞反托拉斯大棒拆分了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此后还有一大堆臭名昭著的反垄断法规及判例出台。也就是说,美国的石油市场是竞争的,同时也是开放的。

  不过,如此精心打造的石油安全体系在飓风中还是成了“纸老虎”。由于位于飓风灾区墨西哥湾的9家炼油厂关闭,并有另外4家开工不足等因素,美国国内的汽油批发价格在短期内迅速飙升了50%。价格上升还不是唯一的问题,短缺同时也出现了,限量供应这种30年前石油危机时使用过的方法现在也不得不重新使用。

  还好美国的舆论并没有赶中国国内的时髦开始“反垄断”,大家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石油产区分布过于集中、环保政策过激、对外依赖程度高以及鼓励高耗能等具体问题上。

  把这些讨论概括一下,美国这次油荒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其国内已经快30年没有新建炼油厂,并且石油产区过于集中在墨西哥湾,而国内石油消费需求又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飓风袭击墨西哥湾,巨大的原油储备因为炼油能力的不足并不能迅速转化为成品油。由于需求骤增,国际市场的

成品油价格也迅速上涨。

  显然,这次洋油荒的问题首先出在供给身上。就是炼油厂建得太少了。投资炼油厂的热情与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投资的收益,一个是投资的成本。美国政府在1970年代后不再管制

石油价格,近年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足以保证炼油厂的利润。由此,问题不在于收益不足,而在于成本过高。这个成本主要是由于苛刻的环保法规以及地方民众的排斥。

  油荒的另一个问题出在需求身上。表面上看来,美国政府并没有人为压低油价,向消费者发出误导消费的信号。事实上,价格干预的一个重要杠杆就是税制。据悉,在鼓励高耗能消费的政策之下,在美国购买一辆大排量汽车所获得的退税要远高于一辆微型汽车。此外,美国对汽车的燃油效率标准也已经20年没有提高过了。

  供给不变而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的弦不断拉紧,当飓风到来时,这个曾被神化了的美国石油安全体系就露出了其脆弱的本质来了。

  如此看来,洋油荒与我们的土油荒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呢。先看供给,价格管制在2003年后几乎变成了价格压制,炼油厂亏损,炼油厂投资不足;国际国内价格双轨,炼油厂出口成品油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再看需求,低廉的价格让消费者误以为汽车消费轻而易举,油品消费量不断飙升。

  近期,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暂停汽油、石脑油的

出口退税的新规定。但这种应急之策可能并不能根治油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油荒相关网页共约17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