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欧工商领导人峰会 > 正文
 

明辨中欧关系的多重变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0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八次中欧峰会期间,双方达成了6份协议和备忘录,共同发表了《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加上欧洲投资银行为北京机场扩建项目提供5亿欧元贷款的项目签约,中欧就解决欧盟纺织品市场危机达成一致,此次峰会堪称成果丰硕。从会后发布的联合宣言来看,双方领导人在此次峰会期间探讨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事务、空间开发、能源交通战略、海运、气候变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多哈回合、台湾、联合国改革、东亚安全和稳定等23项问题,涵盖经济、社会、国内和国际政治、科技合作等各个方面。

  1995年,欧盟通过有史以来第一份全面对华政策文件——《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报告,自此中欧关系定位从“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上升为“全面伙伴关系”,进而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果说中国与当时的欧共体于1975年建交伊始双方所共同关心的主要议题仅限于双边问题的话,那么,在此次峰会所讨论的23项议题中,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多哈回合等问题已经是十足的全球性问题,就是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项目(ITER)这样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是全球性的合作项目。

  走过30年风风雨雨的中欧关系已经有能力经受住暂时波折的考验。今年上半年,欧盟自身内部建设和中欧关系双双发生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两方面问题之间似乎存在相关性。在欧盟内部,法国、荷兰全民公决相继否决《欧盟宪法条约》,欧盟一体化进程遭受重大挫折;欧盟中期财政预算搁浅,致使欧盟陷入极为罕见的困境之中。就在此时,中欧双方围绕

纺织品贸易发生的摩擦也迅速升温;而在法国全民公决中,一些反对派正是以“中国竞争导致欧洲工作机会流失”为其理由的。尽管如此,毕竟从2003年第六次中欧峰会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之时起,中欧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双方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地区战略威胁的认识层级,开始了为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发挥更积极作用寻找战略共同点的进程。正是这一点,在构成中欧关系基础的各类因素中影响越来越大。

  相比之下,纺织品只是双方贸易的一小部分,2004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占对欧出口总额的10%;即使贸易本身也只是中欧战略关系的一个侧面。日趋成熟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会轻易因为单方或双方暂时、局部的利益而大起大落,也不会因为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出现内部问题而止步不前。事实上,与至今未能达成共识的中美纺织品争端相比,中欧纺织品争端得到了相当迅速、合理的解决,中国

商务部长薄熙来在签署中欧纺织品备忘录时评价“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不是空话”,当属有感而发。这份备忘录使中国摆脱了纺织品争端两面作战的局面。

  无疑,中欧关系的发展要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莫过于美国。在这三对双边关系中,必须确认两个基本事实:中欧之间的共同点多于中美之间的共同点,美欧之间的共同点又多于中欧之间的共同点。充分认识到前一点,才能充分发掘中欧合作的潜力。

  中欧关系前景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这种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源于欧盟内部一体化程度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欧盟东扩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复杂性。

  欧盟既是一个单独的政治经济实体,又是由25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尽管欧盟在对外政策方面一直追求用一个声音说话,但“欧洲利益”未必与国家利益完全重合;加之欧盟内部决策机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事项仍然太多,可以有效多数票表决的事务仍然太少;即使在可以有效多数票表决的事务中,表决票数分配方式也需要改进,所以在中欧关系中往往是务虚的议题容易一致通过,务实(换言之就是涉及具体国家利益)的议题难以达成共识。结果,在一些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的本来只是欧盟的部分成员国,经过欧盟决策机制之后却形成整个欧盟与中国的一些矛盾。

  所以中国需要提升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希望欧盟内部一体化尽快取得更大进展,提高决策效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