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不怕油荒怕油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15:51 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管清友

  对中国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油荒”,而是“油慌”

  2004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2005年国际油价依然在高位运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会拉下全球经济0.3个百分点。当前,世界经济笼罩在高油价的阴影
之下,而处在高速增长之中的中国经济显然是首当其冲。

  国际原油价格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油荒-油谎-油慌”的过程。先是考虑到由于剩余生产能力薄弱,即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开足马力生产原油,人们对其是否有能力满足未来的需求表示怀疑。又加上供求失衡、中东局势扑朔迷离、市场投机,多方资金炒作原油价格以及美国遭遇罕见飓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油荒之说变成了油谎,最终酿成了油慌。国际上关于油荒的说法,大有出现“俄狄浦斯效应”的苗头——预期在各种影响条件的作用下自我实现。

  对中国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油荒”,而是“油慌”。“油荒”只是对经济层面有所冲击,而“油慌”则可能导致社会稳定问题。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石油的大量需求必然会引起有关国家的“敌意”,未来的变数可能会比较多。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而,从短期来看,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对经济的冲击可能是必然的,中国自然也不能例外。这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典型的“供给冲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慌”,不可忽视国家对石油价格的稳定措施。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仍然会坚持相对稳定的原则。目前的机制是,国际油价被分为几个区间,当国际油价到达相对较高的区间时,国内油价上涨幅度是有所限制的甚至是采取维持不变的措施。即使近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上调,涨幅也不会太大。

  而且,即便我们假定存在“油荒”,理性地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发现大可不必担心。第一,真正的“油荒”在于人类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开采石油的成本高于收益。从较长时期看,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开采石油的成本会越来越低,供使用的石油资源也将会越来越多的被发现。第二,即使国际原油继续维持高位运行,那么使用石油作为燃料和动力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这必然促使人们争相使用可替代的能源。也就是说,如果原油价格相对于这些能源的价格提高了,那么人们将被迫放弃使用石油作为能源而转向其他能源形式。

  其实,人类曾经不只一次的遇到过这种“资源约束”的威胁。在历史上,盐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石油。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多少部落卷入了为盐而发生战争的漩涡。当技术的进步表明盐的储藏量近乎无限的时候,当新技术彻底解决了人工制造的问题的时候,盐作为“战略物资”的地位一落千丈。颇具玩味的是,前些日子,向来不怎么读书的布什总统在休假的时候竟然带了一本《盐:一部世界史》。而这本书就是讲的盐的故事。

  所以,对中国来说,除了在短期内我们要想法设法稳定国内石油价格,保证石油供给之外,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使用也是当务之急。而且,这不正是我们建设

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吗?试想,如果我们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用的是太阳能
热水器
,每年能够节约多少电能呢?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汽车都用的是
天然气
和氢气,我们还会需要那么多石油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