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鄢烈山:信得过食品为何让老百姓越来越不放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10: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放心”的乳名叫“信得过”。那时候,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部分企业“授信”。一来授得太滥,二来商家并不惜名守信,这“信得过”便无疾而终。后来呢,便以“放心”的大名投胎转世,有了“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菜”之人丁兴旺的“放心”家族。

  初闻其名就觉得怪怪的(岭南人叫“搞怪”)。说这些授匾的企业“信得过”、“放心”,岂不是说,大多数无幸获授此匾的企业是让人信不过、不放心的?这样抬举一批、打压
一片的做法合适吗?既然市面上有那么多让消费者难信任、不放心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怎么不去督察,去纠正,不让它们祸国殃民呀?

  不知是由于工商管理、卫生检疫等多个部门竞卖“放心”的名和牌,争权争利难摆平,还是由于肉呀奶呀,这些“进口”货人命攸关,不比衣衫鞋袜这类“夯货”,所以,一些地方就由市政府出面,组织跨部门管理的肉奶菜等食品供应的“放心工程”。比如广州市就建立了“市

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中标企业给市民配送“放心早餐”。

  且说广州这“食安办”,今年3月开始运作,4月招标配送公司,搞得煞是热闹,可是到7月就穿帮漏水了:有配送的速冻蒸品(细菌)严重超标,什么“非中标企业‘神秘’加入”、“第二轮招标出现黑马”、“竞标费用太高”、“神秘撒场”……就像一本粗制滥造的肥皂剧(参见7月29日《南方都市报》)。

  我本想就此个案发点感慨,抬头瞥见书架上遮尘的一张旧报纸,题目赫然是“政府失信于民殃及记者”云云,细看是2003年4月15日新华社电讯,说的是辽宁海城豆奶事件,而这是继2002年凌源豆奶事件之后的又一事件……还有什么好说的?“放心工程”叫人不放心,长城内外皆有,前年去年就有。我们是否该从根本上审视一下“放心工程”这类名堂?

  当官位也有可能被成串卖掉时,不论哪个领域都可能出现腐败,这是不言而喻的。社会不能因为有人卖官而不设官,不能因为有交警队滥发驾驶证捞钱而允许无证驾驶……但是,“放心工程”之类却不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行为。是的,市场需要监管,需要全面严格的依法监管,才能叫老百姓放心。而要求餐饮企业把厨房、食品车间都建成透明可视的工作间,让食客和客户随时监督,把造假掺毒的企业无情地驱逐出局,这样的“重典”是可以办到的,也比办“放心工程”之类更有效,更令人放心。

  对于资本和权力二者来说,永远是:市场需要监管,政府需要监督。对“权力”不放心,是监督政府的心理基础和前提条件。对“权力”不放心,就必定会对“放心工程”之类的政府行为保持警惕,防止政府工作人员借机“生事”寻租。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有很多人,永不长记性,总是期盼青天大老爷为其作主,总是迷信行政权力。比如,一听有个权威专家说,市场化的医改是不成功的,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恢复计划经济时代的公立医院一统天下,也不想一想,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与公立医院亲如父子的旧弊危害还轻吗?公立医卫机构就天然值得信赖吗?以本人所在的广东来说,7月6日的翁源县狂犬疫苗致死人命事件暴露,出厂价20元一支的疫苗,国家零售指导价21.6元,当地计生所卖85元一支,卫生防疫所卖到155元一支,这种行政垄断的公共卫生机构若搞歪门邪道,会比黑道还黑!7月下旬,广东省卫生厅抽查184家地级市医院,发现医疗垃圾处理多数不合格,且多数地市医院瞒报传染病例。这只是随手拾掇的近例。倘若我们不容多种所有制的医卫单位进入医药市场,提供竞争性服务,又凭什么对公立医院“放心”?市场迷信不得,行政权力就能轻信吗?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走极端,在资本与权力之间“允执厥中”,那就成熟了,可以令人放心了。

  鄢烈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杂文家。

  《江南时报》 (2005年09月05日 第三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食品相关网页共约12,1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