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贸易纠纷与“中国依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0:54 中国经营报 | |||||||||
在欧盟今年6月对中国若干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设限不到3个月,欧盟市场就开始感到设限这把“双刃剑”的锋利,很多欧洲商场面临着“空货架”危机。 从8月25日起在北京一连5天的中欧谈判,是中国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少有的“轻松”谈判,因为这次“牌”在中国手里。据了解,欧盟提出,希望通过提前使用明年的配额,来缓解目前的“空货架危机”,而中方则坚持要求追加配额。据我们从国内官方机构了解到的信
在中欧谈判进行之际,中国与美国也在就纺织品贸易纠纷问题进行第四轮磋商。此前,这一谈判曾被外界寄予厚望,以使9月7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有一项具体的成果。国内一些官方机构和研究人士也对此表示乐观,认为达成有利于中国的协议的可能性较大。但从8月31日晚透露出的最新消息看,由于中美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中美第四轮北京磋商将继续进行。美国纺织品组织委员会主席卡斯·约翰逊说,虽然“今天应该是达成一项协议的好时机,但显然,此次中美双方都没有做出让步。” 从最新一轮的纺织品贸易纠纷谈判,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与过去中国与欧美在纺织品贸易纠纷上的被动局面相比,中国商务部这次少有地掌握着谈判的主动。这种主动来自一个事实,在过去长期的国际贸易中,欧盟与美国市场对中国的廉价纺织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它实际上是过去所说“中国制造”现象的一个结果。 就目前而言,“中国依赖”的市场影响是很明显的。首先看作为消费市场的欧盟和美国,由于配额制将抬高服装价格,这对那些一直受惠于廉价服装的欧美消费者的打击不小。据欧洲消费者组织的估算,重新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欧洲每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每年要多支付200欧元至300欧元。而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专家Gary Hufbauer指出,如果中美双方就全面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达成广泛协议,那么美国消费者每年用于服装的支出可能至少增加60亿美元。 我们估计,“中国依赖”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变化,这将使中国在今后的纺织品贸易谈判中能够保持一定的主动。事实上,欧盟迫于内部压力对中国商品设限,然后又要求中方放松出口限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欧盟曾在限制中国的焦炭出口上,演出过“先抑后放”的类似一幕。 中国在纺织品纠纷谈判上的“主动”还表现在,纺织品出口在中国的出口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不高,纺织品出口受限对中国整个出口形势不会带来重大冲击。如美国设限的中国7种纺织品出口额仅占中国纺织品出口的5%左右。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出口总额约4079亿美元,而纺织品原料及制成品出口额约为538亿美元,约占出口额的13.18%(其中还包括很多工业用品)。因此,在纺织品出口贸易上,中国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并等待这种压力转嫁到欧盟与美国区内市场。 但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国家层面的谈判策略,并不等于能缓解企业所受到的压力。中国纺织品企业还是应该积极进行调整,如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或寻求对外投资以规避“原产地”问题。 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中国企业,努力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持住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维持住这种“中国依赖”,不能被轻易替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