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国企改革新视角 增量奖股有望成为新突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欧阳觅剑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了《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同时印发了一批配套文件。广东国有资产数量居于全国前列,这些文件的出台有望在实践上推动全国国企改革,也为我们在理论上思考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素材。

  这些文件内容众多,其中“增量奖股”最引人关注。“增量奖股”是对惠州TCL集团成功经验的推广。1997年,惠州市政府对TCL集团实施授权经营,要求此后每年国有资产的净资产增长率不得低于10%,并且规定,如果低于10%,则对经营团队处以扣发基本工资、进行行政处罚、免除职务等处罚;如果高于10%,则从多增的国有资产中,提取15%-45%对经营团队进行奖励,以股权形式兑现。

  “增量奖股”实施之后,TCL集团经历了高速发展,销售额从几十亿元增加到402.8亿元(2004年),在竞争激烈的电子行业中脱颖而出;几年来,经营团队和企业员工持有的股份持续增加,而国有股减少,但因为资产规模扩大,净资产从几亿元增加至50多亿元,国有资产仍然实现了增值。广东省这次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要将这种“增量奖股”的模式向全省推广,这是在国企激励机制方面的积极尝试。

  与激励相对应,在责任方面也做了相应规定,“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将得到体现。而奖励和责任的落实,都需要以完善的监督管理作为前提,广东的改革设想是以强化财务监管作为突破口。这些内容又都可以归结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出资人利益。

  治理结构、财务监管、激励机制,这三个方面是广东国企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而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国有企业的特色,而是所有公众公司的追求。公众公司的所有权不为固定的利益主体所占有,其股权可以交易(不一定是通过股市),因为股权具有流动性,股东有变换的可能性,因此出现出资人与经营者职能的分离,于是就需要监管和激励,就有治理结构的问题。也就是说,广东的新方案既是对国企改革的尝试,也是对公众公司治理的探索。公众公司治理是个全球性的论题,将国企改革归并其中,我们能够获得广泛的经验和资源。这就是广东新方案在国企改革问题上的突破。

  那以前为什么不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呢?将国有企业问题化解为公众公司问题的前提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不但是一个经济实体,还被赋予某些社会方面的责任,国有企业被看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还要承担吸纳就业、提供福利等多项社会职能。在这样的状况下,国有企业当然要控制在国家手中,以维护制度和社会的稳定。这就使国有企业不能成为公众公司,股权的流动受到限制,即使是上市,也要保留大量的非流通股。

  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公众公司,首先需要卸掉它们的重担。实际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政治和社会方面的重担,所以现实中其他经济形式很好地分担了国有经济原来承担的职能。广东的情况比其他地区更好,因此可以率先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这是广东国企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而这又是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一系列配套措施作为前提,包括主辅业分离、职工安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

  国有企业卸下这些负担之后,就可与国有资本分离,变成普通的公众公司,它的股东可以自由变动;国有资产就变成普通的资本,可以广泛地流动,其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当然,也要承担一些特殊的职能。具备了这些条件,所谓国企改革就能变成公众公司治理,不但可以利用全球资源,也能为中国企业积累经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