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好戏终于落幕一场游戏一场梦 超级女声经济阳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王京韬/文

  上周,“超级女声”落幕。一场游戏一场梦,忙活了大半年,终于尘埃落定。这一次真的没有谁的眼泪在飞了,台上的、台下的、电视机前的,所有人似乎都在咧着大嘴傻笑。看来,中国人的骨子里还是喜欢“大团圆”的。然而,真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又是谁笑到了最后呢?

  “超女”最后一战叫做:“2005年度超级女声年度总决选”。这真是个有趣的名字。什么叫“总决选”呢?“决”的是什么呢?“选”的又是什么呢?事实上,这“总决选”真的变成了一台大联欢晚会,让人亲切的不得了,我想起了自己上中学时候每年岁末的学校联欢:能唱的唱一首,能跳的来一段,表演小品的博大家一乐,长得漂亮点的穿着西装当个报幕的,大家真是乐得不行,最后来个舞会,然后各自回家,等着新一年的开始。那时侯漂亮的男生和女生也是有“FANS”的、也有“飚歌”、“秀舞”的说法,但那时的美好之所以到今天还历历在目,惟有一个“纯”字可以解释,因为没有任何的利益搀杂在里面,所以多少年之后想起来,也还会咧着嘴,傻笑。看着“超女”走神儿,这也许是“超女总决选”给我的惟一美好回味了,虽然我不否认,“超级女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商业娱乐活动。

  在一个娱乐如此多元化的年代,“

超级女声”能把如此之多的眼球吸引在自己身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商业活动的惟一信条就是博取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虽然“超级女声”挂着平民化的幌子,但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才是制作这档节目的终极目标。所以,虽然看上去“超女”很亲切,很像中学联欢会留在每个人心底的感动,但是拨开“温情”的表面,经济利益才是“超级女声”最为看重的。不用多说,证明我的观点只要一条公开的证据就够了:“总决选”这个怪异的词汇后面,是主办方最牵肠挂肚的“短信”投票啊。以短信决定名次,当然不能服众,但是,短信收到的真金白银,你能不服吗?第一名的短信有3528308条,获得第二和第三名的分别有3270840条和1353906条,加起来足足有八百多万条的短信量,一条一块钱,要你评委做什么?所以,在“总决选”中笑到最后的,是主办方和电信运营商们,他们才是获得了最大利益的那只背后的手。

  当初青春少年搞联欢会的时候,是一种纯粹的快乐,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玉米”,也没有什么“凉粉”的,起码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用金钱维系的。从晚会的专业角度,“总决选”的不精致是显而易见的,甚至连刻意安排的“医院噱头”都了无新意甚至十分牵强,惟一好的是主持人不是倪萍大妈,要不然又非弄得联欢会上“鼻涕眼泪流成河”不可。所以,这样的晚会似乎只有一个目的:尽量拖得长一点,尽量让短信多一点。须知:一条就是一块钱啊!然而,在主办方和电信商笑个没完没了的时候,谁在难过呢?我尊重那些“超女”的支持者们,虽然也有年过七旬的“上海大娘”大呼小叫,但我确信大部分通过短信投票的“铁杆粉丝”都是自身没有经济实力的学生。发短信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当孩子们为了一种纯真的目的疯狂发那些“高价短信”的时候,他们意识到他们发出去的都是家长们辛辛苦苦挣回来的吗?问题于是出来了,与我们当初一样纯真的孩子们,现在“追星”却要付出如此昂贵的代价。指责孩子们的真挚情感当然是不妥当的,应该指责的,是那些制订“阳谋”规则的“笑面虎”们。

  我不认为“超级女声”是一场经济阴谋,但是,我绝对认为“超级女声”是一场以赚取钱财为出发点的“经济阳谋”。既然是“阳谋”,就是挖了坑等着你来跳,成熟的大人显然是不会跳的,泪流满面往坑里扔钱的,是那些单纯的孩子。说实话,我还是挺替那些孩子的家长们心疼的,因为我不信所有“玩命”发短信支持“超女”的孩子们的家长都是“大款”。可是,面对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和被“忽悠”起来的热情,大人们剩下的,也许只是无奈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相信这些所谓的那几个“超女”真的能够成为明星,其实了解娱乐圈游戏规则的人都知道,找一个真正的“星”有多难。虽然“超女”们在“总决选”上都笑了,但她们涉世未深的笑,真的不知道能够持续多久?那些所谓什么“老师”、经纪公司才不会对她们负责到底呢,他们看重的,惟有商业价值。据说“超女”的第一张专辑马上就要发行了,第一场

演唱会也要开了。别以为这是什么好事,按照商业规律,这几个“超女”达到出专辑和开演唱会的水平了吗?这无非是趁着人气尚存再“捞”一票。至于以后的发展,一旦不行,自然是全换,怕什么,明年的“超女”不是又紧锣密鼓了吗?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了。那些做成一排的什么“评委老师”当然可以笑了,这些三线的过气歌手和音乐人靠“超女”炒作一下自己日益下滑的名气,何乐而不为呢?只是希望“超女”们要踏踏实实做人,别像某些“老师”那样上窜下跳让人家瞧不起,又是退出风波又是出书揭黑幕的,活脱脱是炒作自己的小丑。其实“超级女声”又能有什么“阴谋”呢?无非是一场商业游戏,按照规则出牌的“阳谋”而已。

  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难,“超女”火了两年,还能“火”第三年吗?中国综艺节目的“一窝蜂”现象是个顽疾,“各领风骚不两年儿”是个通病,层出不穷的同类节目充斥荧屏,与电信商联手的“经济阳谋”路人皆知,“超级女声”之于大众的“审美疲劳”也许马上就要到了。在“超级女声”身上,有人笑到了最后,但绝对不是那些参加“总决选”的“超女”们,也不是他们的“粉丝”。那么是谁呢?甘苦自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57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