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辩到变的转变 油价开始考验中国能源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2:00 中国石油网

  当高油价时代已成定局,当国际权威分析机构断言目前的原油价格不过是“油价超级尖峰时期的初级阶段”,低油价时代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乃至整个国家的能源战略,势在必变。

  油价!油价!还是油价!

  尽管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再次攀高,达到了每桶70.80美元,但分析师还是一片看涨声,高盛甚至开出了“105美元”的国际油价预期。

  尽管距国家发改委最近一次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已经一月,油价,仍然是悬在媒体版面和挂在百姓嘴上最热的词语之一。

  油价仍算低

  得出油价低的结论,是为老百姓用油算出的账。

  此波国际原油价格牛市,起始于2003年5月。当时国际原油价格是每桶25美元,涨到目前的每桶70多美元,实际上涨了150%。再看国内成品油价格,尽管2003年5月至今已经上调过8次,但以用量最大的90号汽油为例,从那时的每升2.79元涨到目前的每升3.93元,涨幅不过40%。以40%的低涨幅应对150%的高涨幅,对老百姓而言,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自然算是低的。

  将这个涨幅具体到一个普通有车族的汽油费上——在上海,通常一部开车上下班的家用车一月耗油150升左右,90号汽油零售价从2003年5月至今每升上涨1.14元,等于是每月多支出汽油费171元。对于有能力

购车的上海消费者而言,这笔开销还是承担得起的。

  再直接对比市场上的汽油零售价,美国7月中旬的高等级汽油市场零售价折算成人民币是每升5.50元,这一等级汽油相当于国内每升4.27元的93号汽油;俄罗斯一个月前93号汽油就已卖到了每升5元人民币;油价最高的巴黎,则早在3个多月前93号汽油零售价就冲破了5元人民币大关。

  因此,放在全球背景下,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中国老百姓承受的油价的确算是低的。国家发改委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的即时原油价格为依据,统一制定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价。通常国家发改委在定价时都会充分考虑国内消费者对油价的承受力,尽量将

国际油价对老百姓生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这一定价机制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

  油价实在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尽管两年里成品油价格40%的涨幅对老百姓而言不算高,但对公交、铁路、民航这些用油大户来说,实在不堪重负。

  占上海最大公交市场份额的巴士集团每天油耗600吨左右,油价每升上涨0.1元,每天就要多支出油料成本10万元。受油价上涨影响,上半年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空油料支出达到23.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65.76%。前不久,全球航空协会对外宣布,全球航空燃料成本已从去年的610亿美元涨到今年的830亿美元,如果油价继续维持高位,很可能会扼杀国际航空业自“9·11”事件以来历经三年低迷后才开始的复苏。

  宏观调控油价的政策,同样是把双刃剑:统一定价在保护普通消费者的同时,将国际原油的涨价压力更多地加在了国内炼油企业身上。尽管国家发改委在几次调高成品油零售价的同时,也相应调高了炼油厂的成品油出厂价,但调高步伐远远跟不上国际原油上涨的幅度。在原油多靠进口的中石化炼油系统,一桶原油以60多美元的国际市场价购进,炼好的成品油却以40多美元一桶的“国内宏观定价”出厂——于是,炼得越多,亏得越多。今年1-5月,国内炼油行业全行业亏损27.9亿元,华东地区最大炼油企业高桥石化的炼油主业,今年前7个月已累计亏损5亿元!

  尽管上海石化可以通过下游石化产品深加工的利润来弥补炼油的亏损,尽管高桥石化可以顾全大局开足马力,8月份增产成品油近15%,但从长远来看,谁也经不起高油价的长久“灼伤”。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油价倒挂已经影响到了相当部分炼油企业的积极性,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了成品油供应不上的现象。

  面对一路狂飙的国际油价,不少国内企业选择顺应现实的市场法则。另一组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6342万吨,同比增长3.9%;同期出口成品油759万吨,增长48.6%——显而易见,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远低于国际成品油市场价,不少炼油企业宁可将炼好的成品油更多地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求矛盾。

  变被动接受为掌控

  需求的旺盛、供给的刚性以及炼油能力的局限,决定了

石油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而政治上的博弈及金融投机的参与,也会使油价短期波动更加频繁。

  当高油价时代已成定局,当国际权威分析机构断言目前的原油价格不过是“油价超级尖峰时期的初级阶段”,低油价时代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乃至整个国家的能源战略,势在必变。

  同济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所的黄运成教授,带着一个博士专家小组对我国石油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黄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石油年进口量已突破1亿吨,每年进口石油用汇350亿美元,石油外贸依存度已达到40%;国外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增加到每年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到74%。

  一方面是对石油的渴求度加大,另一方面现行的石油定价和能源机制使中国在多变的国际油价面前缺乏足够的应变力和承受力。黄运成教授分析,在此轮石油价格上涨中,美国作为第一石油消费大国,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主要归因于其能源多元化、长期的能源储备及能源外交,而我国则形成了“越高越买,越买越高”的局面。因为,亚洲地区没有成功的原油期货市场,缺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定价的话语权;而且,由于没有原油战略储备,中国无法利用原油库存增减来引导和调节市场需求及油价涨跌,只能被动地接受油价。据测算,国际油价上涨1%并持续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就会降低0.01个百分点。

  渐变已经开始。进入2005年,先有国家能源办成立,后有国家发改委成品油调价间隔缩短,还有专家称中国要实行实时油价。黄运成教授建议,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在全球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能源外交,帮助国内石化企业“走出去”;结合中国加入WTO承诺的2006年底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政府还应该分阶段开放石油金融品种的国内外交易,配合储备建立石油期货品种健全的市场,把石油期货仓单视为一种新的国际有价证券形式,参与外汇组合,把目前我国单纯以货币表现的外汇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实物储备、期货储备结合起来。从短期看,可以规避石油价格风险,长期看,可以使中国逐渐融入石油的国际定价体系之中。

  变是必然。当中国普通消费者从以往的享受统一定价转变为以国际化的眼光对待油价变化,中国也将从国际油价的被动承受者变为主动掌控者。(记者陈江)(感谢同济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所刘莹博士、马卫锋博士后为本文提供大量数据支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