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和谐社会教育支柱 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福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08:38 第一财经日报

  新学年又要开始了,每个孩子和家长都对新学年满怀憧憬。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家庭,为了孩子上大学,为了孩子能把初中、高中读下去,或四处举债,或节衣缩食。教育的确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以及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福利。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教育投入近年来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从1998年到2002年,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从2.55%增加到3.41%。我国《教育法》规定,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
投入的增加要高于本届政府财政支出的速度。如果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经过若干年之后,中国的教育投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会达到4%。但是,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的,这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老百姓的需要来比,还是不够的。中国教育的现状,一段时间以来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我们认为,尽管教育的问题非常复杂,但由于教育和医疗一样,是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公共服务,教育的问题主要出在政府投入不足。4%的目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定下的,当时的教育部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到90年代中期或到2000年,我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应达到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实际的执行结果是:根据近5年的平均增速15.9%增加投入,同时GDP以2003年和2004年的平均增幅9%左右的速度增长,要想达到4%的目标要到2006年,比预定时间晚了10年。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育投入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之势。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的调查,1997年以来,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速持续慢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速,2002年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支出的比例为15.2%,比1997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而我国的现实却远非如此。2002年,在教育投入总量中,个人投入5795亿元,占62.7%。政府投入不足所带来的表现为:大学投入中国家让位于个人;中国被西方冠以“世界工厂”,但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中专,正在被日益冷落;高中投入,个人占七成。再看初中,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特别是占总数四分之三的人员经费和基建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公用经费也以财政为主,不足部分才向学生收取少量杂费予以补充。然而实际情况是:2002年初中生人均国家投入1062元,尚不及个人投入2147元的一半。小学投入,国家正在加码。要扭转国家与个人投入比重倒置的格局尚待时日。世界上只有7.5%的国家个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10%,中国即是其中之一。

  教育问题最尖锐的表现是:不管城镇还是农村,越是中低收入家庭,教育负担越重。目前,全国60%的家庭、70%的人口收入水平在平均线以下。一般来说,低于平均线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也比平均值低,但因为收入水平更低,所以教育支出占消费的比重要高出平均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比平均值高40%以上,但因为收入水平高出更多,所以教育支出的比重要低于平均收入家庭。据估算,农村60%的家庭承担的教育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20%。由于不能真正实现义务基础教育,与衣食住这些生存需求相比,孩子的基础教育对于许多低收入家庭来说竟然也成了

奢侈品

  所以,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是减贫的最好方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捷径。若按占GDP4%的标准计算,2002年国家投入尚差842亿元。如果这部分经费全部到位,则家庭的教育负担可减轻14.5%;如果能跟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即占GDP的4.5%到5%,则国家投入还应该再增加524亿元,这样,个人部分可少支出1366亿元,减少教育负担23.5%。

  教育是任何一个要体现社会公平政府的最重要的部门,现代文明的最基本价值观,衡量以人为本的最基本尺度,是对凡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我们不仅应该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待中国的教育问题,而且要看到教育所起到的进行社会阶层结构的平衡以及重新调整社会结构的巨大作用。

  教育与社保、医疗一起构成

和谐社会的三根支柱。我们希望、也相信在正在制定的“
十一五
”规划中会有充分的体现。国家兴亡,系于教育,社会和谐,系于教育。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