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日本邮政私有化改革缘何流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17:51 中国经济周刊

  8月8日,日本参议院否定了被首相小泉纯一郎寄予厚望、视为“明治以来的大改革、改革中心的改革”的邮政改革法案。此次邮政改革失败,牵动了日本政治神经。被称为“邮政公社”的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将走向何方?

  ★文/吴越人

  8月8日,日本邮政改革法案以125票反对、108票赞成的表决结果,宣告失败。在随后召集的临时内阁会议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解散众议院,并于9月11日重新举行大选。这场改革运动引起的政治纷争使日本邮政公社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邮政公社的绝对垄断性

  目前,被称为“邮政公社”的日本邮政业在日本国内设有2.47万个邮局,资产达320亿美元,拥有员工约26余万。主要包括一般邮递业务、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业务以及邮政物流业务。邮政事业居绝对垄断的地位,任何民间企业或个人都无权进入邮政市场参与竞争。这样的业务结构有很多弊端。

  首先,邮政金融规模庞大,成为阻碍日本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2005年5月,日本邮政储蓄余额高达214.1万亿日元,约为2004年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邮政公社的保险业务则相当于日本国内最大的四家人寿险公司的总和。规模如此庞大的官办金融产业,无疑严重制约了日本金融系统改革的深化。

  其次,日本的邮政物流系统几乎控制了日本物流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日本陆路运输最大户。如2004年度,日本邮政系统承接的信函、包裹总数达250.4亿件,而日本著名的物流企业“大和运输”私宅配送部门的交易量仅为10.6亿件。

  在邮政物流领域,民间企业或者个人完全没有资格参与竞争。即使2003年日本邮政公社启动,实行所谓的企业化经营,负责邮政行政的总务省至今依然不批准民间企业参与邮政物流竞争,使总务省与民间企业的对立成为

邮政改革的焦点。

  更离奇的是,尽管日本拥有近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但日本的邮政,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邮局局长,却延续着一种“世袭制度”,局长职位是老子退休交给儿子,世代相传。同时,邮政的“世袭制”与议员的“藩属制”相互结合,形成了紧密的政治链条,使日本的邮政系统演化为日本的政治基地。

  小泉政府决意改革

  在日本,从人均邮政设施的分布上看,可谓网点密集,服务周到。但邮政业务并不赚钱,通常由政府补贴,迄今日本邮政公社的账目上累计赤字高达8500亿日元。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的国家垄断,日本的邮政系统已经成为官僚体系和政府腐败的代名词。

  小泉曾任邮政省大臣,深知邮政之弊端,所以,2001年小泉一上台就承诺改革。根据小泉政府提出的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日本邮政业将在2017年完成私有化。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包括邮政民营化法案、日本邮政股份有限公司法案等6项法案,主要内容是在2007年4月解散日本邮政公社,成立一个控股公司,下设窗口公司、邮政事业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窗口公司负责整个系统雇员开支、管理邮政企业财产等。控股公司起初将统领这4家公司,但到2017年必须售出在银行和保险业的

股票

  铁三角掣肘

  但在日本,官僚、议员和行业团体构成的“铁三角”,几乎可以摧毁一切对他们既得利益不利的改革举动。小泉的邮政私营化方案也不例外。

  著名的日商经济学家青木昌彦认为,“日本的严重问题之一是公共政策的决策结构。这是一个优先保护既得利益的体系。在日本,人们把终身雇佣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产生了保护现有组织、妨碍新加入者的利益集团。它们和官僚机构相勾结,寻求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保护。‘族议员’(代表某个行业团体利益的国会议员)就作为行业团体的中介人进行活动。因此,便出现了‘在总体上同意,在具体问题上反对’的现象,无论你想打破哪种既得利益都很不容易。”

  还有一大批所谓的“邮政族政治家”成为邮政改革的“钉子户”。特别是大选期间,这些“邮政族政治家”的选票基本通过庞大的邮路低成本传递,邮局又成为自民党的选票“护送队”。

  正是由于邮政行业公会,与邮政利益密切相关的议员,以及政府中的邮政官员们的联手抗衡,最终导致了小泉邮政改革目前的惨败。日本邮政公社的改革去向何方还是未知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