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经济:从FDI崇拜到FDI反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 14:04 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 在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外商直接投资(FDI)无疑起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中,外资与国有企业、民营资本一样,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今年以来,关于外资的质疑声也开始不断响起,如指责其在中国攫取了超额利润、对人民币升值和宏观调控形成压力等。在这种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连续两个月下降的数据自然引起了多方关注。这是正常波动还是长期撤离的前奏?与一些周边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是一枝独秀了吗?我们能从“招商引资”提升到“招商选资”的阶段吗?改革
开放25年来,外资功过究竟该如何评说?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是伴随着外资的参与和影响慢慢发展起来的。那么,下一步中国经济要想更深地融入世界,该如何处理与外资的关系?或许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反思比数据本身更重要。

  理性回落还是长期撤离

  《中国经营报》: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652家,同比下降2.02%;合同外资金额986.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0.91亿美元,同比下降3.42%。尤其是最近的4、5月份,我国实际使用FDI金额分别为40.8亿美元和48.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20多个百分点。有媒体说这是中国FDI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跳水”。我们该怎么来看待这些数据?这是否意味着长期资本正在撤离中国?

  华民:在我看来,外资流入数量减少已经成为定局。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下,未来外资流入的速度和增长速度都会减缓。但已经进来的长期资本是否要撤离中国目前还无法判断。

  金伯生:任何国家的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劲增长之后,都会进入调整阶段。但使用“跳水”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不太明朗的趋势是不准确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数据的变化,不能完全判断经济趋势的变化。虽然连续几个月FDI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失去了吸引力。你应该可以看到,上半年我们合同外资的金额是呈增长趋势的,所以从中长期来看,并不意味着长期资本将要撤离。

  宋泓:我觉得我国引进外资的长期趋势并不会发生逆转,原因是左右外资进入的长期性因素没有改变。一是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因素以及全球制造业转移向中国的趋势还在继续;二是整个外资的规模比较大,前几年同期使用外资金额基数高,而且一直处在高位运行状态,这反映整个引进外资本身运行状况是比较良好的;三是虽然对外开放以来引进外资的格局比较明朗,但加入世贸组织的很多政策优势还没有反映出来。从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来看,未来我国还会保持强势引资的这种取向。

  “假外资”开始回流?

  《中国经营报》:据统计,在对中国的外商投资的排名中,香港一直在第一位,超过50%,而英属维尔京群岛占到外商投资第二位,开曼群岛占到第七位,撒曼群岛占到第11位。据一些统计数据显示,从这些地方注册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内地的钱转出去,然后进入中国。他们显然是为了追求税收优惠而来,如果中国不再有税收优惠,不再有额外利润,这一部分资金就失去了来回倒腾的必要。“两税合并”是否对这次FDI的下降有着直接的影响?

  金伯生:酝酿已久却迟迟没有出台的内外资所得税并轨,给外商带来政策上不确定的预期,使得部分外商采取了观望态度。另外各地的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减弱,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外资的积极性。不过两税合并是迟早的事,税收优惠政策对跨国直接投资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他们看重的主要还是中国的市场,一些发达国家并没有税收优惠政策,也能吸引大量的外资。在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外商投资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运行轨迹方向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利用外资的下降是正常的。

  华民:内资外流,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最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法律对民营经济、资产的保护承诺。他们从内资到国外,再以外资的身份回来也一直是“制度套利”行为。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资产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税收优惠,而回流的资产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所以目前这种情况很多。

  FDI不会出现全年负增长

  《中国经营报》:除内外税合一可能影响了外资的热情之外,还有一些什么因素导致了FDI今年以来在中国的减少呢?FDI的波动会不会影响国家对宏观调控效果的判断?

  华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FDI的存量规模就已经很大,而现在我国能吸引外资的因素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目前外资在中国还主要是做转口加工贸易,看重的是要素套利能力,而不是市场。当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套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中国宏观调控的前景又不太明朗,所以FDI下降就是很正常的反应。

  同样人民币的升值2%也是不确定的因素。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市场均衡汇率,而目前市场的预期是升值10%,这对主要做转口贸易的外资来说,是很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外资持观望态度比较正常。

  金伯生:2004年宏观调控以来,收缩开发区项目、规范土地开发使用等宏观调控以及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的滞后效应在今年发生作用,确实使外商投资项目减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

  另外,全球产业转移速度放慢,其他发展中国家纷纷出台优惠引资条件也吸引了一部分本想在我国投资的外商;美国经济从2004年起明显进入上升周期,美元利率不断调高,吸引了大量美资回流和分流了国际资本;发达国家出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的需要,近期加大了对华投资批评的声音,他们所采取的实质性措施对我国吸收外资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现在看来,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因为我国年度引进外资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只是在1999年曾经出现过一次,下降程度达到了11%。而今年上半年只出现3%左右的负增长,我个人认为就此推断全年也会出现负增长是不对的。

  宋泓:内外资所得税合并是一个很长远的举措,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对外资采取这样明显的优惠政策。FDI上半年的下降趋势,同最近两年的宏观调控和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是有关的。首先从引资结构来看,受宏观调控影响的重化工业投资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是和国家调控过热行业的政策是一致的。从另外一个领域来看,对外贸易中的一般贸易进口下降比较大,而出口增加比较快,其他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没有太大影响。由于一般贸易的进口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和国家实行扩张性的投资取向是一致的,这个领域的大幅下降,可以和投资领域的调控政策做一个对照,说明了宏观调控对于外贸领域的影响正在显现。

  另外,整个经济转型的时机还没有完全到来,而外资只是经济中的一部分。它的小幅波动并不会影响中央对于宏观调控效果的判断,短暂的下降可以看做是一个理性的回归过程。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

  《中国经营报》:具体从投资领域来看,这次FDI减少的产业及地域分布情况如何?对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压力之下的招商活动会产生一些什么影响?

  金伯生:从投资领域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农、林、牧、渔领域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降幅较大,同比下降37.6%;制造业有小幅下降,同比下降了0.76%,但是它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其金额占全国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额的71.06%;服务业也有较大的下降,降幅达到了12.18%,但是其合同外资金额却取得了较大的增长,同比增长35.53%。

  这说明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过程中,我国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同时,也逐渐承接跨国公司采用外包形式向外转移的服务业,未来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前景将持续看好。

  发展外贸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对于外贸的发展是很重视的。但相比较起来,中国的外贸发展速度较快,过去重量不重质,招商引资水平较低,较为盲目和不成熟。必须转变其增长方式,增加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以质量和价值取胜,从而减少贸易中的摩擦和矛盾。所以,今后吸引外资工作要更多地着眼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上,企业也要重视,创立品牌,扩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

  宋泓:在引进外资上的确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别,对于在这方面拥有优势的东部地区来说,可能提倡“招商选资”的时机比较成熟了。因为外资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土地市场清理整顿的要求,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外资转变。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占地多、附加值低的项目被拒之门外,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高新技术领域投资增速较快,化工、计算机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增多,规模扩大。

  而对于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来说,应该以发展内生经济为主,以外资的引进为辅。因此这些地区的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中小企业,在不断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支持本土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两者缺一不可。

  外资的副作用不是外资本身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有很多议论说,我们居民的储蓄已经突破11万亿元,即我们并不缺钱。而现在引进外资,效果并不是很好,往往是失去了市场又没有换到技术。究竟该如何看待FDI对中国的利弊呢?

  金伯生:用市场换技术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技术也是有价值的,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核心技术,你得交得起相应的费用,但并不是说出卖了市场就一定能够换来技术。微软的核心技术你能够用上千亿美元买来吗?所以用牺牲市场的方式来换取技术这个说法是很不全面的。

  华民:目前中国经济GDP的产出应该说是国企、民企、外资三分天下,其中效率最差的就是国企,不能有效的产出,反而消耗现金流。而民营经济由于规模效益偏小,只能做小规模的加工、配套,还缺少震撼世界的大企业。其中经营效益最好的就是外资,由于他们是直接面对国际竞争,也就更有活力。虽然现在他们在所得税上有优惠政策,但每年把他们上缴的税加起来,也占到中国财政收入的20%左右。

  外商进入中国,知识含量比较低,原因在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差,国外的一些比较高端的技术不敢进来。而即使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又还比较缺乏,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但如果哪一天中国停止招商引资,则中国最有动力的一块就没有了。改革必须置入开放的环境中,你只有把外资引进来,才会有竞争的存在。中国的经济才会有活力。

  我们经常讲用“市场换技术”,但是效果并不好。这种说法本来就有问题。跨国公司是来套利的,并不是看重你的市场。看重市场的早就进来了,如汽车等领域,现在他们也不会走。换句话说,如果他是看重你的市场,如果市场还在,就不存在要走的问题。而如果是为了套利,当套利的因素发生变化,他们就会开始考虑别的选择。所以在我看来,技术水平的高低与市场没有关系,转口贸易与市场也没有关系。

  《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对外资的依存度最近几年一直是很高的。那么怎么评价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究竟是贡献多还是掠夺多呢?

  金伯生:可以说,前者是远远大于后者的,但我不赞成用“掠夺”这个词。可以测算一下,我国税收超过1/5都来源于外资,这是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就工业产值来说,外资贡献了将近1/3,而出口的57%都是由外资提供的。这些数字都说明了现阶段外资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当一个国家内生的经济体(在我国主要是指民营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能够得到外资的帮助肯定是一件好事。至于说外资依存度的问题,只能说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

  宋泓:我同意金先生的意见。我国70%的外资是属于制造业,其中又有70%是密集劳动力类型,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外资都是冲着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的,而这正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优势之一。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20年是伴随着外资的参与和影响慢慢发展起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外资作为一种补充,是属于边际增量。但外资增长得比较快,份额的扩大比较明显,因此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扩大了外资的影响力。现在一方面依靠引进外资,一方面主要依靠外资带来的对外贸易机会,中国开始参与到国际经济密切关联的大游戏里面,在国外这已经成为成功融入世界经济的典型经验。

  至于一些所谓“掠夺”的副作用,可能很多问题并不是外资本身的问题。比如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无形之中相对就给了外资一些优待,这是个政策问题,只能说,如何我们才能做得更好,但不能就此否认外资的贡献。

  - 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下,未来外资流入的速度和增长速度都会减缓。但已经进来的长期资本是否要撤离中国目前还无法判断。

  - 外商投资增长速度出现下降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利用外资的下降是正常的。

  - 我国年度引进外资出现负增长的局面,只是在1999年曾经出现过一次,下降程度达到了11%。而今年上半年只出现3%左右的负增长,就此推断全年也会出现负增长是不对的。

  - 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可能提倡“招商选资”的时机比较成熟了。

  - 我国也逐渐承接跨国公司采用外包形式向外转移的服务业,未来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前景将被持续看好。

  - 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外资作为一种补充,是属于边际增量。但外资增长得比较快,份额的扩大比较明显,因此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扩大了外资的影响力。

  链接

  跨国公司负面影响显现

  至2004年底,我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621亿美元。目前,我国每年利用外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1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其《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分析指出,在看到吸收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时,某些现象也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使得中国GDP迅速增加,但是,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并没有取得与GDP同样的快速发展。中国有可能出现“增产而不增收”、“繁荣而不富裕”的后果。 GDP与GNI是两个不同的统计指标。GDP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即国民总收入。GNI不包括外国企业在我国取得的收入,包括我国企业在本国以外的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92年前各年份,中国的GNI与GDP数量基本持平,有时略大于GDP。但是从1993年起到2003年11年间,中国GNI数量年年少于GDP,而且差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一差额表明,中国国内创造的价值有一部分每年约1000亿元人民币流向外国变成外国国民的财富。1993年以来,恰恰是我国吸收外资规模放大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收获期,外国投资者从中国获取的收益还将增加。

  王志乐认为,由于大量吸收外资而导致GNI少于GDP是我国必然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如果对外经济发展始终停留在引进来阶段,中国经济确实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