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欧启动纺织品紧急谈判 > 正文
 

纺织品应回归市场待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 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

  在欧盟服装业市场面临“二战以来的最大危机”(英国零售业专家语)且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欧贸易官员开始在北京谈判危机解决方案。

  从表面上,这场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6月11日中欧纺织品备忘录签署之后到7月20
日实施之间存在1个多月的“管理空当期”,这段时期内中国10类受限纺织品均可自由进入欧盟市场,无需申领许可证,双方贸易商为规避其后将要实施的数量监管而抢关出口。根据欧盟统计,在今年前4个月的自由贸易期间,欧盟从中国进口了8000万件套头衫;而在1个多月的管理空当期内,欧盟监测数据显示,其进口许可证发放数量竟多达1.2亿件,相当于前4个月进口总量的150%。

  为了消除抢关出口现象,避免货物在进口国压港,中国政府已经作了最大努力,7月上旬第一次分配出口额度时就给套头衫和裤子分别预留了6550万件和1亿件的出口数量,并在

商务部网站上适时公布相关产品的海关出运统计,为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参考。然而,要消除抢关出口,最重要的并不是用高成本的行政手段直接管制企业行为,而是采取某种措施有效消除双方企业这样做的内在动机。而且,一个巴掌拍不响,要解决这种双方企业共同造成的问题,必须要中方和欧盟共同努力。

  欧盟销售商之所以争先恐后向中国厂商下订单、中国厂商之所以加班加点抢关出口,原因绝不单纯是今年中国对欧盟

纺织品出口配额太少。今年中国对欧盟受限纺织品出口额度固然不能满足欧盟消费者的全部需求,但其绝对数量和实际增长率已经相当可观。但配额首先耗尽的恰恰是增长率最高的套头衫、裤子和女士衬衣3类产品,清关率已经超过90%的T恤衫、胸罩、
连衣裙
、亚麻纱等4类产品今年出口配额增长率也比较高。

  因此,中欧双方企业的抢关出口行为实际上是不利预期驱动下的集体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配额不足的过度反应。要消除这种过度反应,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强化直接的行政管制,更不是减少配额,而是大幅度增加配额,让双方企业均预期有足够配额可用,无需抢关出口,打乱本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周期。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这一点。假设在无配额的自由贸易条件下,业界预期整个欧盟市场中国裤子需求量在3.4亿-3.5亿条之间,欧盟服装销售商综合考虑了进货渠道多元化和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目标之后,在中国实际下了3.3亿条裤子的订单;但是中欧纺织品备忘录规定的今年裤子出口配额为3.1643亿条,与业界预期的需求量存在2400万-3400万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欧盟销售商的理性反应无疑是加快下单,订购数量也高于正常水平,因为缺货将导致价格提高和抢购。结果,欧盟销售商在中国下订单总数可能会达到3.7亿条,远远超过自由贸易状态下在华订单总数。

  欧盟某些低效率厂商总是害怕中国会抢走他们的市场,希望尽可能减少给予中国纺织品的配额。其实,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反而恰恰会激励欧盟销售商向中国厂商发出更多订单。较小的保护主义集团之所以往往能够成功地策动政府实施保护措施,主要是因为自由贸易的受益者(消费者、销售商等)因所涉及个人利益较少而缺乏足够内在动力遏制保护主义。一旦设限导致销售商进口订单更多,进而导致大批进口货物压港,自由贸易阵营就会有足够的内在动力采取积极的政治行动了,贸易保护措施也就有可能翻盘。这样看来,即使是为了欧盟厂商自己的利益,更好的办法也是放宽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4,7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