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财富时报:总部经济一窝蜂现象亟待改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5:53 财富时报

  “屋外没有人,街上没有货,夜晚没有声”。

  这是中国城市商业网建设管理联合会主任韩健徽从商业的视角对“总部经济”的特点所做的形象描述。

  自从2003年“总部经济”在北京被炒热以来,2004年打着总部经济旗号的项目如雨后
春笋般越来越多,似乎是“总部经济年”。2005年,广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都相继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然而,“总部经济”现象却没有出现如许多新生事物那样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而与此相生相伴的一种让人莫名的现象是,总部经济在中国还仍像大姑娘上轿一般让人感到新鲜而陌生。

  北京“创造”的新经济概念

  一个经济概念的流行,预示着与这个经济名词相关领域的兴起。比如“拇指经济”、“美女经济”、“F1经济”、“循环经济”、“奥运经济”等,“总部经济”现象的应运而生也不例外。

  “总部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2003年“科博会”上,北京正式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这一空前初创的思路;2004年,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总部经济”。一石击起千层浪,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研究与发展“总部经济”的浪潮。

  “总部经济也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是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统称。”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赵弘向记者解释说,“总部经济一手托着欠发达地区,一手托着发达地区,它把两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差异大的两个区域结合在一起来使用。”总部经济是与国际经济战略性向中国转移相伴随的一种现象,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一个必然的趋势。

  日前,由北京社科院经济所承担的“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理论与对策”课题鉴定也获得了专家认可,研究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提出的“总部经济理论”具有原创性。

  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总部经济”在国内还缺乏明晰的定义和明确的定位。中国高新区协会秘书长王瑞明在采访时认为,“总部经济”应是指大企业集团总部设在大城市,负责产品研发、销售、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不将生产基地设在大城市的一种产业格局。其中,金六福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把总部搬到北京,使产在四川的五粮液从地方酒变成了全国性的酒。很多人都知道,联想集团是北京的公司,但广州才是其真正的生产基地。在北京,象CBD、金融街、亦庄、王府井、中关村、亚运村以及郊区县等,都出现了一些与总部经济有关的区域和项目,所有这些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总部经济现象在中国的成长。

  攀比模仿中的“热”较量

  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将其总部或重要事业部门迁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如:吉利总部从宁波迁到杭州,远大总部从长沙迁到北京……形成了一股愈演愈烈的“迁都”风潮;为了搭上“总部经济”的快车,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在悄悄展开。

  与之相呼应,一些楼盘也纷纷抛出“总部经济”概念,包括CBD的万通中心、金融街的置地

星座、怀柔区的总部新城、通州区的总部小镇、石景山的民营总部育成基地等等。目前,北京已形成CBD、总部基地和金融街三大板块相互叫板的格局,一场总部经济大战也已剑拔弩张。

  有关专家表示,一个新生现象会引领一个所谓的潮流,“总部经济”当然概莫能外。

  在上海,可口可乐的中国区总部迁到了上海,而国内的企业如海尔、春兰和长虹都先后从自己创业的城市出走,把各自的技术总部迁往上海。著名企业如此,大批羽毛未丰的地方民营企业就更是纷纷仿效。据上海市政府一位官员介绍,通过两种模式,上海实现了总部经济的分工:把不赚钱的制造业转移出去;另外在津浙附近发展起来的总部又迁移到上海,如温州有300多家企业,包括正泰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目前已形成了以“长三角”为腹地,把制造业放在苏锡嘉等地,形成“前店后厂”的发展格局。

  珠三角的崛起得益于香港和珠三角,现在具备条件吸引总部了。深圳也提出发展总部经济,象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进驻,联想、

长城、创维等高新科技企业都在这里拥有自己的总部写字楼“自留地”。

  针对目前各地刮起的“总部经济”旋风,总部经济(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对北京第一个提出并发展总部经济进行了分析。除了几十家地区总部外,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中国总部,占全国总数的60%。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350家在北京投资,6000多家外国公司代表处已在北京注册。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北京占55%,上海占17%,苏州占13%,深圳6%,西安3%,成都2%,广州2%,杭州1%,青岛1%,从总数比例上可以看到北京的研发力量。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往往被称为“区域头脑”。在北京的“区域头脑”名单中,记录着美国的IBM、摩托罗拉,韩国的LG、三星,德国西门子,芬兰诺基亚等名字。这些国际巨头的发展为中国总部经济的出现在内容上起到了催生作用。

  日前,在一次采访中,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提出了总部经济的建设性意见:“我们说美国硅谷,国内试着建了一些所谓硅谷性质的园区,搞下来才发现为什么没有搞好,硅谷里没有‘硅’。现在总部经济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总’何来总部经济,所以这个‘热’不要盲目。”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陶斯亮女士还形象地比喻说,总部经济是一朵艳丽的鲜花,不能随便乱插,一定要好好栽培。

  记者近日了解到,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研制有关配套政策,为使总部经济走向规范化、有序化提供法律的依据,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北京。

  “朝阳经济”将喷薄欲出

  有人说,“做‘地头蛇’不好吗?为什么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一言以蔽之:“四川最大的局限就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国外朋友到四川来,往往要下很大决心。但是我到上海后,每周都有外事活动。我们的公司放在上海一看,根本是小公司,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参照系,不会迷失方向”。

  显然,“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起了吸引力的作用。“总部经济”除了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外,还会带来餐饮、旅游以及楼宇外围某些特色街的形成和发展,其衍生效应也十分明显。北京市社科院赵弘研究员将“总部经济”的衍生效应归纳为“税收供应效应、

个人所得税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成熟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五个方面。

  有业内人士认为:总部的聚集,无疑将拉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巨额经济收入和地区品位的提高。另据美国《财富》调查表明:全球4万多家跨国公司92%以上的企业若干年内将考虑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包括设立亚太地区总部、中国地区总部、研发总部、商务总部,其中首选上海占30%、北京占15%、深圳占11%,这份调查也无疑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开发总部地产的理论依据。

  “这是一个‘朝阳经济’,来日还方长。”中国高新区协会秘书长王瑞明和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主任汪洪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总部经济的概念,首先在我们中关村丰台园应用,实践证明,总部经济是推动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推动力。”

  新闻链接

  2005年8月19日,“总部经济战略发展(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建设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全国53个高新区相关领导,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驻华使馆代表及国内外研究总部经济的权威专家、学者等近600人齐聚一堂,就“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等相关问题进入了深入研讨。此次峰会首次发布了总部经济调查报告——20余万字的《总部经济发展探索与实践》。各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总部经济进行了解读,被誉为中国总部经济实践第一人的北京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作了主题演讲。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