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医疗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正文
 

医疗改革 计划与市场从来就不是对立关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02:43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授胡善联

  本报记者 邢少文 发自广州

  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引起八月酷暑般的争议和讨论。事实上,讨论的目的在于纠正过往的错误,完善机制,寻找更好的思路。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教授胡善联,胡教授同时也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曾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报告第一稿的讨论。

  《第一财经日报》:有评论认为,如果新的医疗改革方向朝着“计划”的方向去走,将是一种重新加强和保护垄断利益的行为。对此,您的看法是?

  胡善联:这不是一个派别之争,计划与市场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这完全符合经典经济学的理论。另一方面,政府和市场都有可能失灵,所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都要结合运用。在医疗体系改革领域,同样如此。

  从报告的内容上来看,的确是对过去的医疗体系抱有一定的感情。但即使是对于医院来说,现在也不想再回到过去的体制中去了,过去的医疗体系虽然公平性比较强,但那毕竟是一种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体系。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把握住时代的精神。

  医疗服务作为一个公共领域,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垄断状态的,无论是从城镇医疗体系还是乡镇医疗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没有错。但也并不能说他是为了加强和保护垄断利益,我们现在提倡的是政府应该加强和保护基层医疗需求,而不是保护大医院、大集团。现在仍然要学习过去政府的一些做法,同时也不应该完全放弃引入市场的机制。

  《第一财经日报》:在近些年的医改进程中,我们看到一种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政府在减少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市场化事实上并未真正放开,同时,政府对市场化(比如产权改制)方面又缺少监管、制度性规范。这是不是造成中国医改陷入目前既无公平性、又无效率的一个主要原因?

  胡善联:其实,在过去的三四年里,关于医疗有没有市场,能不能形成市场就一直有争论。但从医疗服务的购买、提供、价格等因素来看,医疗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但要区分市场与市场化。市场化指的是将医疗领域放开,竞争自由化,由市场来调控。但这样的市场化并不能自动解决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在任何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都不可能是国家、私人及社会组织单独一方面就能建立、完善,向来都是三方合作,而事实证明,只有三方共同合作才能使医疗服务体系更具公平性和效率。

  《第一财经日报》:“全民医保”的做法是否可行?

  胡善联:全民医保是应该推行的,这是我们从一个现代经济社会迈向公平社会的一个必需,不管是城镇医疗保险还是农村医疗保险,这是社会公平性的一个体现,即使是“低水平、广覆盖”,也好过没有覆盖。虽然不能说“大病统筹”全包,但基本医疗保险就是防止大病统筹负担过重的一个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要保证一二级医疗体系财政投入的到位,财政支付体系上是否应该做一些调整?

  胡善联:目前的财政支付转移只是一个解决方法,但是光靠财政支付转移并不能解决问题。主要就是财政投入是否用到位。这就要求财政的支付转移要“戴帽”下去,以定项目、专项补助的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体系的投入。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方面,要加快“收支两条线”的制度建设,防止出现“钓鱼工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31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