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柯刃:广东经济遭遇发展瓶颈 增长模式亟待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0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柯 刃

  广东经济减速,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料等生产要素紧缺可能是重要原因。要摆脱这些瓶颈,广东经济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增长模式的转变,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转变如何实现呢?转变增长模式的目标是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如何才能使效率提高呢?

  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是一个思路。目前非常流行的“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研发、制造、营销的价值链条中,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广东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全球产业链中承担制造环节,因此只分配到较少的附加值,这是广东经济效率较低的原因。出路在于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和营销,以及从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也就是产业转型。

  “附加值”是个莫名其妙的概念,与经济学理论不相符合,因为经济学证明,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平均利润”和“租”(也就是无经济利润可言),不可能存在“附加”的“值”。但不管怎样,转向研发和营销确实能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GDP。

  产业转型之外,产业升级也可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产业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产业获得发展,包括咨询、培训、会展以及金融,等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在这些服务产业的指导下,现有的工厂和制造业进行改造,提高资源质量,改进生产流程。可以说,产业转型是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都能使经济增长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但又如何实现呢?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模式转变背后的动力、时机和路径。有一类观点认为,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引导和鼓励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动力,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越早越好,这就意味着,应该直接选择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也就无所谓转变路径的问题。根据这类观点,广东早该进行产业转型。

  这类观点其实暗含着一个前提:只要你能提供好的产品,就能获得相应的市场需求。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供给创造需求”的意思,但这类观点明显带有“供给主义”的意味,是一种“供给的观点”。但现代经济学认为,供给并不能自动创造需求,因此,产品的提供和产业的选择应当以市场需求作为前提,从“需求的视角”出发。

  从“需求的视角”看,产业升级的动力在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改变,市场需求的量和质决定着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模式;当市场需求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模式转变的时机才成熟;因为低端市场需求的积累一般都先于高端需求,因此模式的转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加工制造——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很重要,但其作用主要是加速转变过程,而不是决定转变的动力、时机和路径。

  根据“需求的视角”,可以做如下判断。广东以往经济模式的选择基本上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在当时的形势和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模式是有效率的,现在需要使效率提升到更高层次。此外,其他地区基本上也会走从低到高的产业演进路径,以苏州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的发展就是如此。

  因为以前的增长和积累,珠江三角洲已经具备产业升级的条件。这个地区工厂众多,已经形成对产业服务业的需求,相关产业在今后几年会获得长足发展,并带动现有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向基础研发、深度营销和新兴产业转变的过程会比较长,内需是其限制条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81,3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