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者随笔 > 正文
 

邓红辉:垄断企业雄霸500强凸显体制改革之迫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 10:45 南方日报

  邓红辉

  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新鲜出炉。今年的500强名单看点不少,比如:有17家中国500强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申报今年世界500强的标准;中国500强的进入门槛比去年提高了15亿元,等等。但拿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相比,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让人深思。

  最发人深省的是:进入中国500强前10位的都是垄断行业的企业,整个500强名单也呈现“垄断为大”的特点:中国企业的500强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所在的行业则大部分是石油、电力、钢铁等垄断性行业。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有浓厚的国家背景,掌握着强大的资源优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企业500强中盈利能力好、排位靠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贸易、金融、制药等行业,从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它们是这一波或者下一波世界经济的主流。

  两者间巨大的差别,说明我国大企业的发展壮大过多依赖政府的力量,这与主要靠市场竞争而脱颖而出的世界企业500强排头兵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差距。一大批

垄断行业企业的参与,使排名的意义打了折扣。

  垄断性行业的企业雄霸500强,不但说明中国500强企业整体素质尚难如人意,而且也凸显了中国在几个关键性的制造业、服务业领域改革滞后、开放迟缓之痛。改革滞后、垄断坚冰未消,造成了很多消极后果:垄断导致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长期遭人诟病;垄断致使创新能力不足。以服务业为例,用500强榜单所提供的数据,银行及电信服务居然占到全部服务业利润的60%;垄断压抑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今年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民营企业的比重还不到6%……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垄断为大”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现象。事实上,首届“

中国企业500强”名单诞生之日起,这就一直是个为众人所诟病的痼疾。近几年来,不少原来垄断性很强的行业已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大降低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如石油流通业已经向民营企业敞开了大门,四大国有银行正在阔步地沿着“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的改革之路疾驰……所有这一切,都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问题是,与形势的迫切需要相比,上述的进步仍是非常不够的。入世之际,中国争取到了为期五年的过渡期,如今离2007年已经不到一年半时间了,时不我待!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法治化、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推动力量。国务院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很多具体改革项目,包括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机制,

邮政体制改革、铁路体制改革、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希望借助这些改革的力量,我们能在今后数年的中国500强企业名单里,看到更多新的面孔,或者是注入了新内容、新生机的旧面孔。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63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