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枫泺/文
最近去了一趟蒙特利尔。蒙特利尔主办了1976年夏季奥运会,至今在这座风景秀丽的北美地区最大的法语城市,仍然能看到29年前举办奥运会的痕迹。应该承认,虽然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但即使在今天看来,蒙特利尔当年的奥运建筑也是非常精彩和有创意的。我们参观了当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并登上了主体育场边那高耸的斜塔,这座为了开启主体育场
屋顶而建造的斜塔如今已经成为了蒙特利尔的标志性建筑。只是,这座漂亮的标志性建筑在蒙特利尔市民看来,却是一个不太光彩的标志。
在路上,我们看到了蒙特利尔市著名的市长杰·德皮恩的塑像,他为蒙特利尔争到了1976年奥运会主办权,但那届奥运会最后被证明决不是德皮恩政府的政绩:奥运会预算为1.24亿美元,最终开销却高达30亿美元!蒙特利尔举办奥运会后背上了10亿美元的债务,30年来,当地纳税人一直都在为1976年的短暂的辉煌还债,“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彻底还完呢?”面对我们的问题,那位加拿大朋友耸耸肩:“上帝才知道。”
在那座斜塔上,加拿大朋友告诉我们,体育场有一个由塔上的缆绳进行控制可以自由开启的悬空屋顶,直到奥运会结束后14年,屋顶才最终建成。然而由于设计和安全原因,这个屋顶已经不会开启了,所以,为了开启屋顶而建造的塔,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使用价值了。“现在的收入只是你们来参观而收取的一点点门票而已。可是你们知道,这个屋顶当年建设预算为6000万美元,而最后建成的费用竟然是恐怖的10亿美元!”她一脸苦笑着说:“你们算算,我们需要多久才能还完这笔债呢?”
站在蒙特利尔这座让当地人爱不起来的标志性建筑上,看着这组今天看起来仍然美丽雄伟的奥运建筑,想像着当初奥运会举办时的盛况,我的思绪回到了家乡北京。2008年,北京发誓要举办一届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我坚信这一点能够实现。但联想到北京正在如火如荼的大兴土木,心里又不禁捏了一把汗:北京千万要以蒙特利尔为鉴!
北京已经提出了“勤俭办奥运”的口号,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转变。但不容否认的是,在筹备奥运的过程中,北京仍然存在着求大求新求洋的趋势。而奥运设施动辄几亿几十亿的建设费用,也依然牵动着广大纳税人的心。如何使这些奥运建设费用尽可能提高使用效率,并将使用过程的每一步提高透明度,并交给社会进行监督,这也是人们关注奥运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其实不只是场馆建设费用,整个奥运花费都应该以蒙特利尔为标尺,量力而为、量入而出。而对整个奥运经费使用的监督,特别是社会监督这一部分,更应该得到显著的加强。站在蒙特利尔这座如今已经被改造为植物园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前思念北京,心底希望北京能够真正办一次不过分费钱的经典奥运。(23G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