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新京报:中国核心企业不能缺少民营企业的身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0:41 新京报

  最新公布的中国企业五百强名单显示,以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为十甲的中国企业五百强的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63.64%上升至2005年的86%.中国企业五百强排名的真正内涵是展示中国的核心企业,这些核心企业将成为

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全球化经济潮流的主力军。然而,这些核心企业的TOP10全是国有大型企业。长久以来,国家无论是在投入产出、优惠政策倾斜上,还是在法律法规监管、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格外重视,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对于国企更是充分倾斜。

  我们希望培育出能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中国核心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希望在这些核心企业中,不仅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国内国际上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也有在良性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民营企业,从而建立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秩序。现在看来,这项任务还任重道远。因此,作为社会资源的调配者和社会利益的均衡者,政府就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营造真正的、以竞争为核心的中国市场经济环境。

  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大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市场力量导致的资源集中,而以TOP10为代表的中国大中型国企并未经过市场充分竞争的洗礼。政府只有给予国企和民营经济同等的待遇,才能促使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是筛选真正有

竞争力的企业的有效过滤器,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基础。

  创建有真正竞争力的国有核心企业。国家关照的先天优势成就了TOP10在国内得天独厚的优势竞争力;而如果希望于在全球化竞争浪潮中继续保持这种优势竞争力,就必须设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而这正是对国企治标治本的重要路径。实践证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存在着一定的瑕疵,正是因为当初的改制工作没有进行得彻底和规范,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在发达的

资本市场上出现违规行为,也给中国的大型国企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对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改制行动,我们需要借鉴这个教训。

  注意在社会资源调配和社会利益均衡上的公平性,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最近,以德隆系和格林格尔系为代表的民企,接连出现了财务、资金链、资本运作中的巨大问题,在深思这些问题形成原因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民企有时无法从正规渠道得到政府对于资源、政策上与国有企业相一致的分配与均衡,才不得不铤而走险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在批评民营资本成长过程中的不良风气的同时,也要检讨一下是否因为对资源分配和利益均衡的不合理性,而造成了民企畸形竞争的模式?

  显然政府只有保障在资源分配和利益均衡上的公允性,才能保障市场竞争的真正实现。

  保证市场竞争的后台服务。竞争无法避免出现生存和灭亡,市场在保证有竞争力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会将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淘汰出局。在这个规律下,政府就需要发挥应有作用,从企业破产、产业退出、人员就业等方面,保证市场健康的新陈代谢。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对国企和民企一碗水端平。否则,即便出现了一批核心企业,这些企业也很可能无法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无论如何,在中国核心企业里,都不能没有民企的位置,否则,对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秩序将是个不小的遗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民营企业 相关网页约2,08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