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芥蒂如何实现共赢 个人跨行转账目前难破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0:28 华夏时报 | |||||||||||
本报记者李雁争报道 不久前,某财经媒体传出消息:继去年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柜面通”实现跨行转账后,中国最大的5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目前正尝试抹去彼此间的“三八线”,谋划通过借助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实现银行间的个人跨行转账业务。
但是记者在5大银行核实后发现,这件金融史上跨时代的大事,目前还是遥遥无期。牵头人一问三不知如果个人跨行转账业务真正实施,就意味着工商银行的客户,可以在建设银行牞或者任意一家合作银行的提款机上刷卡,不仅金额实时到账,而且不需支付任何手续费。这样的消息着实让人兴奋。 但5大银行的答复均是“不知道”,“还没有听说”。 其实早在2003年6月28日,由8家股份制银行发起的“柜面通”业务已经在上海正式推出。 8家银行包括深发展、中信、民生、华夏、招商、广发、兴业、光大。此后,此业务在北京、杭州、天津、南京等地陆续展开。 更早在2003年4月中国银联的股东大会上,时任温州商业银行副行长的黄陈元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快银行卡柜面业务异地跨行互联互通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中说:“通过中国银联网络交换中心是实现银行卡柜面业务异地跨行互联互通的最佳途径。” 按照黄陈元的观点,“中国银联应该做互联互通业务的牵头人”。但是,当记者咨询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时,某工作人员却对该事一问三不知。最后反问记者:“这事儿和我们银联有关系吗。”5家银行各有顾虑最先提出5大银行“互联互通”构想的是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公会),据说公会在上个月曾召集5家银行的电子银行部负责人,就转账方式、下阶段设想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沟通后不难发现难度重重。公会秘书长邱炯说:“目前主要的障碍在于各行在已有网点建立上所投入的费用不同,银行网点数不同,因此基于不同成本的合作仍需要各方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的确如此,记者在各家银行的网站上了解到,工商银行在北京共有营业网点721个;建设银行为340多个;农业银行约310个,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网点均不超过200家。 悬殊的确不小。但是类似的问题,8家股份制银行也遇到过。广发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网点相加也超不过邮政储蓄,但是凭借着积极的合作意识和健全的协调机制,取得了共赢的结果。目前,广发和招商在北京信用卡市场上的份额,分别是第一和第二,遥遥领先于四大国有银行。 “合作是大趋势,坚持不进入联盟的,迟早会尝到苦果。”广发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孙淇然告诉记者。 “即使国有银行网点悬殊,也可以签订一个补偿合同,让网点少的银行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增加网点数量。”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说。 “这种合作还可以让央行牵头。”夏业良建议,由央行给网点多的银行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增加存贷款的自主权、选择利率等,促进各方的积极性。 从“联合”到“共赢” 不过,在夏业良看来,核心问题是要让国有银行主动转变理念,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计划经济时代,四大国有银行一统天下,利益分成基本定型。即使是不久前,中国的银行业依然是计划行政色彩浓厚,从而使得国有银行不需要多大努力就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 但是,随着股份制银行的兴起和外资的逐步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国有银行可能现在还没有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夏业良说,“但是,竞争的预期还是有的。” 这样看来,让5家银行转变观念,从“联合”到“共赢”将是最明智的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