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被遗漏的重大事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 17:51 经济观察报

  伯特·萨缪尔森

    我们新闻界的人士经常会漏掉重大的事件,因为这些事件与尸体、丑闻、侵略或争议无关。这次,我们遗漏的重大新闻是美国并没有出现暴涨的物价指数。先看看这个数据:在过去的12个月里,消费物价指数(CPI)仅仅上涨2.5%,自1997年的平均数字在2.4%。所谓的核心通货膨胀,也许就是去除了相当不稳定的食品和

能源价格以后,年增长
率在1%左右。这些单调数据背后的重要性也许不够明显,且让我来解释。

  经济复苏开始的第三年或是第四年的时候(我们目前的经济复苏已经开始了三年半了),工资和物价的增长会使经济增长窒息,迎来衰退。1969年和1981年之间,不断的通货膨胀(在1979至1980年间达到了13%的顶点)诱发了四次经济衰退。最糟糕的一次,也就是1981-1982年,它带来了每月高达10.8%的失业率。

  如今的低通胀是美国经济强劲恢复力的体现,特别是它可以解释长期的低利率,以及相应而生的火爆的房屋市场(当通货膨胀低时,银行的贷款和按揭利息也低,因为向银行或其他借款人所还欠款本身贬值的危险小了)。

  美国经济新的通胀免疫力对许多专家来说也很费解。

  “一年半以前,几乎每一个分析师都认为通货膨胀会增加。”环球透视机构(Global Insight)的经济学家纳理曼·巴赫拉维希(Nariman Behravesh)说。高涨的

原油价格之所以还没有毁掉美国经济的原因之一是它还没有诱发大范围内的工资和物价增长。我们有很多通胀免疫力的解释:更激烈的竞争、更高的生产力、更紧密的全球化,以及就业市场上的“松弛”。这些也许都是真的。

  航空公司梦想着把增长了的燃料成本以更高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但是竞争通常会对这种梦想加以阻挠。交通部报告2005年的第一个季度,机票价格比上年同期下滑了4.3%。同样的,高生产力(也就是效率)和来自进口商品的激烈竞争,使许多制造品的价格也有所下降。劳动统计局报告,6月份

新车价格在考虑了到质量提高以后实际上比10年前低了2.1%。鞋价低了2.3%,洗衣机和烘干机只涨了1.7%。

  至于就业市场上的“松弛”,理论也很简单。如果找工作的人比工作多,供求关系使工资增长缓慢。现在的失业率仅有5%,一个历史上很低的水平。但是企业也并没有因为供应的短缺而抬高工资来吸引就业。

  去年,就业成本只增长了3.2%。一个可能性是就业市场的松弛程度比失业数据所体现的还要大。一些失去信心的求职者可能不再找工作了。这可以降低失业率,因为没有再继续求职的待业人员并没有被包括在失业人员中。

  这些理论都非常重要。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通货膨胀表现得不那么糟糕:这就是人们的期望已经改变了。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工资物价螺旋上升自成一体。正因为管理者和员工都相信会有通货膨胀,它就出现了。面对提高了的成本,企业立即涨价。面对提高了的物价,员工要求更高的工资。企业统一涨工资,因为他们既害怕失去好的员工,又知道可以通过涨价来保证利润。1975年到1981年间,雇佣成本增长率为每年9.4%,消费品指数的年增长率为9.2%。

  艾伦·格林斯潘在联邦储备署最重要的成绩(他漫长的任期将在明年初结束)就是抑制了这种自我毁灭性的心理。七十年代通货膨胀过程的源头是政府希望通过廉价的信贷来减少失业率的政策。政策上的决定性转变是八十年代初美联储主席罗·沃尔克收紧信贷,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的时候。到1983年,通货膨胀率已经低到了4%。

  格林斯潘为了抵制通胀的抬头,一直保持了这个政策。事实上,美联储最近增加隔夜拆借利率(从2004年的1%到现在的3.25%)为的就是这个目的。

  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人们必须停止相信高通胀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不再自动调高工资和物价。难怪美国经济在过去20年比这之前的20年要好。1982年起我们只经历了两次经济衰退。可是这个转变的发生如此漫长,以至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它顺理成章。无论如何,即便被忽略,它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