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北方经济正呈现新机遇 中国经济重心会北移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18:05 21世纪经济报道

  ·大政晓论·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南方省份位于前列。先是珠江三角洲借改革开放崛起,后是长江三角洲借浦东开发后来居上。但现在有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北方省份的经济正呈现出新的机遇和活力,北风渐有压倒南风的趋势。

  本轮宏观调控以来,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浙江经济投资和经济增长大幅放慢,尤其是2005年以来的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了199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前5个月浙江工业企业利润下降0.7%,只是由于6月份利润大幅增长才使得上半年利润增长转负为正,位列全国第24位。上半年浙江企业亏损达54.5亿元,为去年全年亏损总额的1.2倍。各种迹象表明,一向以温州模式而著称的浙江民营经济目前正面临考验。

  中国改革开放潮头地区广东的情况也不太理想。最近,笔者以上海、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代表省份,广东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代表省份,山东和辽宁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代表省份,分析1000家中国最大企业各省市入围企业数量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广东入围企业2004年比2003年锐减45家,广东省大企业入围的数量已落入第三。

  虽然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增长放缓,但从全国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仍然达到了9.5%的地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了24.3%,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了28.4%,显示出全国投资仍有蓄势待发的后劲。何以如此?

  原因在于,宏观调控实施的并非一刀切的政策,而是有保有压。对于过热的下游产业以压为主,对国民经济的瓶颈产业煤电油运却以保为主。想进入这些领域的浙江、江苏的民营企业大受影响,而山东在前几年重

化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备,因此受调控影响不大。相反,山东
能源
矿产丰富,在上游原材料产业的投资上,国家给予了较大的支持。所以山东许多大项目能够顺利开工投产,拉动经济增长。这样一来,山东的增长便与浙江的下滑、广东增长的放缓形成鲜明对比。

  山东经济本来具有雄厚的基础,现在更加风生水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虽然在GDP总量方面,山东省为8490亿,落后于广东的8902亿元,屈居第二,但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已经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而从上半年GDP、投资增速、企业利润增长等指标来看,山东也都名列第一。

  除了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因素外,山东经济走强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走弱的另外一大原因是资源和能源的价格上升,下游产业的利润受到挤压。从全国的情况看,2003年以来,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差距一直保持在4个百分点左右,由此造成工业品出厂实际价格收缩,其结果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维持在16%的高位,企业效益却出现明显分化,大多数企业陷于有增长无利润的“悲惨式增长”。

  上下游产业价格的差异就像一把锋利的大剪刀,重新剪裁出不同的利益分布来。山东、辽宁、山西、新疆、黑龙江、内蒙古、河南等资源大省几乎都分布在中国的北方,这使得北方经济突然发力,而南方省份则由于资源和能源的涨价转而陷入“悲惨式增长”。

  在2004年中国1000家最大企业中,各省市入围1000家大企业的总体营业收入也出现了不同的波动。山西2004年入围企业的全部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01%,山东增长了80%,而江苏、广东只有21%和16%,上海更是为零增长。上述戏剧性的变化与近年来资源产业价格的上升引起的利益格局变动密切有关。

  如果说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更多还只是短期影响的话,那么这种资源的影响将是更加长期的影响,因为它背后反映出

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变化,并将深远地影响到区域经济消长关系。

  现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会因为重化工业时代的到来北盛南衰吗?

  应该说有这种可能性。不过,历史也一再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资源秉赋的影响,更要受到制度条件的影响。从后者而论,目前无论是珠三角的广东还是长三角的浙江、江苏,其市场化程度上都要较山东以及北方的其他省份为领先。此外,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近年来都正大力提升产业结构,特别是上海提出了建立现代服务业的构想。这些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后却会迎来新的高速增长。

  因此,未来的10年,究竟是北风压倒南风,还是南风继续领先,尚不能根据一时的变化过早地作出判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北方经济 相关网页约54,6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