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亚洲经济:低迷中拥有自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17:18 21世纪经济报道

  范文仲

  周期性低迷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亚洲经济的中期看法:亚洲区将迎来一个新的景象,区域需求旺盛和货币升值。

  亚洲经济进入周期性低迷

  可能除了中国之外,亚洲地区经济(日本除外,下同)正在放缓,三个不利因素显示了这一趋势:高油价、停滞不前的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以及日益衰微的中国进口(中国企业通过减少进口,增加出口,接受砍价来应对生产过剩)。

  但亚洲这次经济低迷是周期性的、不是长期的,我们对这一地区的中期是看好的。虽然亚洲经济增长缓慢,但也包含了新景象,即区域需求趋旺、货币正在升值以及经常账户盈余正逐渐缩小。

  在短暂的周期性低迷后,我们估计内部需求将趋于强劲,部分是由于区域内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亚洲平均短期真实利率降到1995年来最低水平。但与此同时,亚洲经济的基础得到了很大改善。

  亚洲更加自信

  亚洲区金融体制经历了近8年的改革,亚洲的银行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真实性大大提高,且区域内拥有超过所需的大量外汇储备;贸易自由化、私有化以及取消管制等又使得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亚洲区由此获得了主权信用评级的提升。亚洲区还有一些更加积极的其它长期结构性力量,包括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快速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工龄人口和年轻一代更加愿意借钱消费。总之,仔细观察一下经济周期,这一地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近期,周期性低迷已经减轻了亚洲货币升值的压力。但中期,人为低估货币、外汇储备的快速积累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些危险,包括了正在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国内货币管制带来的损失、如果美元贬值则央行资产价值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

  因此,我们对亚洲货币中期看涨,中国和马来西亚放弃钉住美元的

汇率政策,可能使整个区域在减少美国大量经常账户赤字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货币升值和强劲的亚洲国内需求)。亚洲经常账户余额将从2004年的1860亿美元减少到2006年1000亿美元。

  有点令人吃惊的是,即亚洲面对不利冲击,仍具有很强的调适能力。我们的解释是,由于真实利率较低以及经济基本面的转好,亚洲经济开始繁荣。

  中国GDP面临减速

  中国的GDP表现在亚洲非常突出。以2002年为基期,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远远快于亚洲经济,我们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长9%,但由于供给过剩出现,可能导致增长放缓。而亚洲其它地方经济增长很不相同,新加坡、泰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今年经济增长将剧减,香港、马来西亚和印尼经济则可能反弹。

  亚州经济体的CPI指数较为复杂多样。印尼和菲律宾的通货膨胀都很高,部分由于币值低估,香港和马来西亚价格压力将会上升。亚洲其它地方,尽管供给领域的面临价格压力,但供给过剩将有助于保持通胀的平稳。然而,对整个地区而言,通过汇率升值而不是利率提高,货币环境将会更加趋紧。

  同时,中国经济虽然还没有放慢,但减速的危险正在累积。供给过剩引起上游产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有太多的投资。今年,我们预期中国会让汇率更加灵活,这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改善对货币政策的运用。

  亚洲其它地区增长堪忧

  香港经济极大地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开放,特别是大陆的旅游业,其次是大陆的资本。香港通胀率会很快走高,年末短期真实利率将会逼近零的位置,自1993年来香港特区的货币环境从没有如此宽松过。

  台湾经济有三股强大力量支撑: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货币低估和充裕的流动性。台湾省GDP在一季度猛降,第二季度还在放缓。但这种周期低迷主要是由于高科技产品的周期引起。基本上,台湾的公司仍保持很强的竞争力,这要归功于在大陆建立了很好的外包基地和以贸易为重的疲软货币。台湾内部经济有很好的基础,低利率和银行改革已激发消费信贷增长,而且

房地产市场也在复苏。

  而南韩境况大有不同,其国内需求的复苏不足以抵御外部的负面冲击。2002年

信用卡危机带来的债务问题近于尾声,家庭收入已经连续八个季度超过了消费支出的增长。利率达到创纪录的新低,而财政政策也是扩张的。但是问题在于,危机给南韩消费者留下了一种警惕感:只要油价高、出口走弱,他们就把钱包捂得紧紧的。

  (作者系雷曼兄弟亚洲宏观经济学家,罗小军翻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