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快评: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 17: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姜涛) 苏州高新区一家专门从事黄金再生处理的企业,平均每月可以从电镀废液和旧线路板、CPU等电子废品中提炼出10公斤黄金。类似的废物再生利用的例子还有很多:废塑料可以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有机垃圾可以制成复合肥料,从废电池更是可以回收镉、镍、锰、锌等一些价格昂贵的重金属。 这些事例印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观点,同时,也表明了在节约型社会
有专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循环经济,其在科学技术层面上,就是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最终目的是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科技进步,而没有科技支撑的“节约型社会”注定十分脆弱。 当前,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节约能力,首要的是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快资源节约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让科技进步引领节能新潮流,让科学技术为全社会服务。 社会上对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巨大需求也为节约型技术和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网站上免费提供的5万多项科技成果信息中,点击率最高的电磁感应灯、新型节能建材、利用城市垃圾、带传动节能电、截留式水处理等前五名均为资源节约型科技成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资源节约型成果转化和产品的推广工作却举步维艰:上海一家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科研攻关,开发出的一种能将城市垃圾制成清洁建材的生化处理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却屡遇困境;上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的环保建筑材料——加气混凝土虽在隔热保温等节能方面特点显著,却至今仍在等待自己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要使科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真正具有用武之地,还有很多现实课题需要抓紧研究,比如如何尽快形成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孵化、转让、产业化发展机制;怎样建立有利于资源型产品推广使用的市场环境;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应用难问题等等。 也只有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才有可能理直气壮地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才能使科技成果在建立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撑和基础性作用,向科技要节约,以节约促发展的目标才会尽早实现。(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