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油荒 > 正文
 

解放日报:油荒是否真会来到时候怎么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 15:14 解放日报

  珠三角地区大面积“缺油”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北京成品油库存量逼近警戒线的消息相继传来。

  纽约的原

油价格也是一涨再涨,65美元一桶的心理防线已被击破。

  “缺油”已是显然的事实,“油荒”之说并非危言耸听。

  如何避免“油荒”真实上演这个命题,已经严肃地横亘于我们面前。开源节流也许才是上策。

  近日,322国道上的一则找油新闻令人咋舌:一位农民愿出每升8块钱的价格购买汽油,但被加油站的工人无可奈何地告知,无油可加。伴随这则新闻而来的是珠三角地区大面积“缺油”的现象,广东各种汽油与柴油全线告急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继而,又传来北京成品油库存量已经逼近10.8万吨警戒线的报道。一时间,舆论哗然———“油荒”来了。

  “油荒”真的来了吗?珠三角地区之所以会产生“油荒”,浅层的原因是因为进入了燃油高峰期,加之“

麦莎”的肆虐,导致油品运输不畅,因此产生了“油荒”。珠三角地区的油荒,并未影响到长三角,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有两个炼油厂的支撑。并且,由于这两个炼油厂的及时配送,珠三角地区的油荒也得到了迅速缓解。于是,油荒匆匆来,又匆匆去。确切地说,这可能只是一场因为诸多因素巧合而生的“油荒”,油其实并未荒。但回过头来说,真正的油荒是否就真的不会来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无论从石油的总储存量有限来讲,或是从目前我国的用车发展趋势来说,“油荒”并不是危言耸听。据统计,汽车每年约消耗我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20%。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也就是说,到那时汽车将要“吃”掉一半左右的自产、进口石油。此时无论能源消费总量还是单位产品能耗,都隐含着我国可能面临能源危机。世界形势也不容乐观,纽约原油价格近日已冲破65美元1桶大关,这个价格已经击穿了世界油市的心理防线。据统计,目前的世界油价已较三周前上涨了百分之十六,而较去年上涨了近百分之五十。整个市场深陷在石油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恐慌之中。

  这次的珠三角“油荒”也许真的是个预演。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天,真的会出现怀揣人民币却无处可加油的情景。如何避免“油荒”真实上演这个命题,已经严肃地横亘于我们面前。开源节流也许才是上策。

  开源的当务之急即是研发一种新的能源来替代石油,缓解汽车工业对于石油的依赖。从目前看来,最有可能替代石油的是氢。因为氢是一种中性能源载体,而不是一次性能源,并且它具备可提取范围广、零排放等特点,因此氢是一种最佳的车用能源载体。

  可喜的是,我国早已重视开发氢能源技术。仅以上海为例,从十五期间被科技部“钦定”承担燃料电池轿车项目以来,已开发出“超越一号”、“超越二号”和“超越三号—桑3000”3种不同等级的燃料电池轿车,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同时,两辆装配沪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城市客车也已通过国家863专家组的评审,将于本月投入北京公交线路示范运行。

  年底10辆燃料轿车上路;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有千辆燃料轿车上路,上海有望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氢能源燃料电池商业化示范运营城市。随着这样的愿景变为现实,高新科技开发的新能源轿车将替代传统轿车的愿景也将变为现实,开源之措终将见成效。

  开源之外,节流也不可忽视。因为开源变为现实需要假以时日,而节流,往往可以从即刻做起。

  节流之措,首先就是混合动力轿车的生产。日前我国首个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国家标准正式出台,意味着国产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获得政策准生证。一汽

丰田普锐斯宣布年内将在长春生产,将成为在我国上市的首款混合动力轿车。在上海,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联合研发的混合动力大客车,两年后也将投放市场,据预测可降低油耗25%至40%,单车全年节油可达12吨。同济大学和华普汽车也在联手开发混合动力轿车,预计2008年将批量上市销售。可以预见,混合动力汽车一旦大量投入市场,其带来的巨大节油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柴油轿车也值得推广。现代柴油发动机不但具有很高的燃油经济性,而且动力更充沛,排放更环保。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曾经指出,柴油机比汽油机节能30%。上海目前已有数百辆柴油出租车驶上街头,在油价渐涨、政府对交通运营部门出台应急补贴的今天,或许,多使用一些节油的柴油轿车更能解决问题。

  还要说一说“限大”问题。也许对于“限小”大家听着更为熟悉,但事实是,限小与发展节约型社会不符。改变思路来看,“限大”或许更为必要。据报道,上海市领导最近在一次接听市长热线时表示,上海市正在研究对豪华型大排量轿车消费采取适当限制的政策,同时鼓励研发和使用高性能、小排量、低污染的汽车。冷静想一想,确实如此,我们真的用得着这么多大车、豪华车吗?或许,“限大”政策真的该出台了。

  珠三角的“油荒”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唯有开源与节流齐头并进,“油荒”才不会真实上演。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油荒 相关网页约54,,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