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部分地区油品供应趋紧 > 正文
 

各大城市缺油 油荒需市场机制理顺来克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 03:21 第一财经日报

  易宪容

  广东缺油、上海缺油、浙江缺油,再加上日前国际油价连创历史新高,达到67美元一桶。有人会认为,许多地方出现的油荒是由于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国际能源紧缺的结果。

  事实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番上涨,应该与市场对原油供应形势严重担心有关。
国际能源机构日前发表报告指出,目前欧佩克的原油剩余生产能力很低,是油价一路攀升的主要因素。虽然欧佩克能够通过增加石油产量平抑油价,但作用十分有限。特别是中东局势一直紧张,如沙特阿拉伯随时都面临着恐怖袭击的威胁、伊朗承受核问题的压力、伊拉克的紧张局势暂无缓解迹象,这些都成了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长期问题。

  但是,国际市场的原油紧缺已经传导到中国市场上来了吗?如果传导了,其影响又有多大呢?

  从中国能源需求自给率来看,2004年中国能源需求总自给率达94%。在中国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6%;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加上水电资源、天然气及核电资源,石油在整个国家能源消费的比重不会太高。再从《BP世界能源统计》资料来看,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世界总体进口量中的份额仅占6.6%。如2004年,美国原油进口高达5亿吨,日本2亿吨,欧洲为5亿吨,中国仅为1.2亿吨,仅为世界各国原油进口量的6.6%。因此,由于国内能源需求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不是那样高,因此,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油品市场价格影响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

  相反,我们却时而可以看到国内油品市场价格不以市场供求来调节、油品供求不以价格之变化来变化的现象。一方面国内不少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油荒,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大型石油企业“惜油”不供。甚至有些石油企业为了减少石油加工及炼焦净亏损,而减少生产。即以此来要求政府调整“价格倒挂”,即成本与销售价格不匹配。如要求定价部门上调成品油价格以减少亏损;用不供油或少供油的“惜油”战术,等待油价上涨。

  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油荒的结果并非是市场供求关系使然,而是市场机制不畅通的结果。由于市场机制没理顺,造成人为因素在油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对这样一种状态,在国际市场原油紧缺之外,我们是否应该对自身市场机制的完善与否进行审视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