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限制小排量汽车政策 到底要面子还是要节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万新军/文 在北京,许多开0.8升奇瑞QQ的车主都给自己的小车做过改造手术,那就是花十块钱买一个1.1升的标志贴在车的后面。这样,汽车一变,车尾的排量标志就成了1.1。可别小看这一个只值十块钱的改装,它可以使原先不能在长安街上行驶的0.8升的奇瑞QQ堂而皇之招摇过市。
像北京这样出台一些这样那样的措施来对小排量微型轿车进行限制的地方在全国还不是少数。当然,遭到限制的还不止是小排量汽车,同样省油、环保的柴油车也命运多舛。最新的报道称,国内有84个城市出台了限制节油汽车的各种政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发改委在去年的11月25日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再次明确提出: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如果再往前,我们还可以查到有关部门出台的关于给小排量汽车松绑政策: 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限令各地取消微型车的种种限制; 2001年7月,国家经贸委《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提出,把经济型轿车确定为轿车发展重点; 2003年12月,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规定不得按照发动机排量或汽车规格限购限行; 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引导汽车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能耗、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汽车,加强环境保护。 为了一个小排量汽车的事情,国家有关部委坚持不懈地发了这么多的政策文件,可见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而近两年来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和国内油价的不断飚升,也为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 市场空间。但现实并非人们所想像,小排量汽车目前所呈现出的实际情况只能用剃头挑子一头热来形容,厂家和消费者的满 腔热情在一些地方限制小排量汽车的政策面前只能是望而却步。 问题出在哪儿? 一是对小排量汽车的理解有误。某些地区的某些部门对依靠现代汽车技术生产出来的小排量汽车知之甚少,甚至还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认为小排量汽车的性能不够完善,会对城市的交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二是对城市形象看得过重。重视一个城市的形象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种重视不能走极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是不是一个城市的马路上跑着的如果都是大排量的豪华汽车,这个城市就一定会显得有档次?同样,一个城市的马路上如果有着大量的微型车,是不是这个城市就没有档次?这样的问题我想根本就不需要做答,观者自明。 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一些地区为了促进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出台一些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本地生产的汽车,限制外地汽车的进入。在这一方面,出租车行业用车的采购和更新上最具代表性。 其实,问题谁都知道,但就是解决不了———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 于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被搁置起来———这也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但搁置不能解决问题。去年以来国内能源供应的紧张形势和国际油价的持续不断上涨,再一次将小排量汽车发展方向问题提了出来。在要面子还是要节约这二者之间,我们也许必须做一了断。(15G2)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