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受困体制围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林跃勤/文 据报道,2004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50%以上的转化率。每年国家花大价钱动员大批科研人员艰苦攻关得到的数万计的科研成果大多躺在抽屉睡大觉,而无数企业则因技术贫血而在低水平生产和价格战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基于低科技水平之上的成果低转化率的“双低”凸显中国产研脱节严重,并日益成为我国产业
产研链条断在何处?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研脱节固然有诸如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不足、人才流动不畅、交易市场不成熟、供求双方脱节等诸多原因,但更深层次、最重要的还是我国的科研体制扭曲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障碍,导致科研-生产之间的短路。(1)重科研、轻转化的科研指导思想。为科研而科研、科研部门惟我独尊、单打独斗是我国科研体制的痼疾。缺乏一个跨部门集科研、试验、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综合协调机构。(2)科研主体轻重倒挂,科研项目承担与成果转化相互脱节。中国现行科研体系是国家级科研均由国有科研单位承担,科技规划、立项、审批、经费分配、科研组织、成果鉴定等在均封闭性的科研组织体系内运行,国有科研部门由财政预算提供支持,往往偏重理论成果、忽视成果应用。而企业则因科研经费缺乏或不足而难以承担起科研开发工作的重任。而且,由于接受科技成果通常要面临开发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发展风险五大类风险,因此,企业接受技术成果要面临着很大风险而不愿“接盘”。(3)科研投资管理体制存在明显缺陷。在我国以国有科研机构为主体的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下,科研经费不仅过分向纯科研机构倾斜,而且科研资源过分集中在政府型国有科研机构,对生产部门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资助很少,造成企业技术开发、改造和更新经费不足。同时,由于缺乏有力的风险投资机制的支持,而财政拨款往往难以安排科研成果的转化经费需求,而形成前期拨款多、后期开发支持少的现象。此外,不同科研部门之间脱节和重复立项,也使有限的科研经费作撒胡椒面式的分配,造成科研经费不足与浪费并存。(4)成果考核制度缺陷。科技主管部门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品化缺乏明确的计划和指标要求,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软约束。大多数科研机构仍按事业管理机制运行,科技系统的结构格局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只重评估研究前期理论成果,不重评估后期成果社会效益,科技成果主要靠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评估”,而不是按照成果的市场转化前景和可能效益来评估。(5)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激励机制不足。全国统一的科研成果转让信息披露机制、合格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交易平台的缺位,导致无法在短时间内整合资金、信息、成果,致使大量科研成果长期“冰冻”。 强化链接,实现产研一体化 对投资、资源的依赖双高和效益、环境可持续性双低凸显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和不可持续性困境。从深层次看,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瓶颈不是煤、电、油、运,而是科技水平低,而科技水平低不仅体现在科研开发水平低,更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上。因此,提高科技产业化水平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需要进行以科研制度创新为中心的综合治理。(1)重塑科研管理模式,推进产研一体化。消除重立项、重研究、轻实用和轻转化的“半截子”式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利用国家正在研究制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契机,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树立以生产、商业成功的科研新导向,推进“定向研究”、“以需立题”、“研需挂钩”,把科研成果产业化摆在与重大科研攻关同等重要的地位。除了重大基础理论课题外,将是否获得商业成功作为检验科研人员科学研究是否成功的标志。(2)改革科研主体构成,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科研-开发-生产综合协调机制。打破国家科研垄断体系,加快国有科研机构的改革,使其根据各自特点和产业的需要,逐步由事业管理型机制转变为企业管理型机制,使科研单位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合格的知识产品的创造主体。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科研-开发-生产一条龙的新型科研生产体系。消除政出多门、低水平重复研究、资源浪费的局面。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以及高技术应用市场环境,增加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供给。(3)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对科研成果转化各环节与要素进行合理调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机制,制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长期规划,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成果转化提出带有约束性的明确要求和可操作的实施步骤。政府应建立覆盖包括人才、资金、信息、市场开拓等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政策支持系统和服务系统。定期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和重点转化项目指南,引导相关的科技计划去选择项目并集中人财、物力以促进转化。改革科研预算拨款制度,建立增强科研人员市场意识和激励其参与中试和成果产业化的考核制度,通过实行岗位工资与课题工资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将职务成果的部分股权转化为个人产权,以刺激个人发明专利。还要通过法律手段、财税、土地、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等以促进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采用先进技术成果,形成成果供需双方积极合作、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4)培育科研成果市场交易体系。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科研成果信息交流网络和转化推广综合协调中心,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合作牵桥搭线。建立一整套公正透明的知识产权评价、交易、保护的制度体系,形成公开、透明、规范、竞争的成果交易市场机制,实现科研单位、企业各得其所,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财政、金融、税务、外贸等方面的适当优惠,培育规范、高效的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15G4)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