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节约观念是否应淡化 中国奢侈品时代是否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6:39 新华网

  1000万元一辆的劳斯莱斯跑车、50万元一块的播威手表、10多万元一套的迪奥套装,豪华私人游艇、私人飞机……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仿佛奢侈品已经是适应我们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东西。于是有人喊道:“中国的奢侈品时代来临了!”

  然而,我们真的已经能够用自己的收入去承载昂贵的“世界顶级品牌”的光环了吗?
奢侈就代表着时尚吗?“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在今天就应当淡化吗?

  奢侈美梦带来的幻觉

  尽管奢侈品制造商们和诸多时尚界人士认为“奢侈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品牌文化传承”,但依照目前的情况看,奢侈品之所以一下子抓住了许多人的心,恐怕更多的还是因为它们光鲜亮丽、雍容华贵的外表以及每个品牌“顶级”、“稀有”的闪闪光环。

  6月初,携带着数十个“顶级奢侈品牌”的“品味生活展”亮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各大媒体趋之若鹜;7月—8月,上海奢侈品牌聚集的一大中心——“外滩18号”迎来了英国顶级服装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的设计作品展览;10月,英国布莱汉姆集团将把他们在摩纳哥举办的“世界顶级奢侈品”展览原样挪到上海。展览将邀请数千名“本地精英人士”,已有许多媒体竞相争取采访席位。

  事实上,诸多奢侈品制造商看中上海作为开发内地市场,并非偶然。在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多款豪华车都十分抢手。1辆价值近1000万元的“全球特别纪念版”劳斯莱斯,在亮相4小时后就被一家房地产老板购得;梅塞德斯—奔驰一辆价值超过600万元的迈巴赫57特别版轿车,也被一位北方企业家订走。国际上最盛名的天价豪华车品牌,似乎在中国找到了最佳销售点。位于上海的奢侈品牌集中地“恒隆广场”的路易·威登旗舰店开业以来营业额增长了20%;上海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佘山风景区附近建造的“亿元别墅区”已经基本售罄……许许多多世界知名的高端消费品品牌在上海落户之后,都仿佛找到了一片“新天地”。他们由市场调研、举办展览到开出专卖店的发展过程,无不表达着对上海所代表的中国市场“强大的信心”。主办10月即将举行的“世界顶级奢侈品”展览的布莱汉姆集团驻华首席代表盛磊介绍说:“2004年8月,我们在奢侈品制造商中间作了一项调查,问他们哪里是他们眼中最有潜力的亚洲市场落脚点?在香港、迪拜、莫斯科、上海这几个城市中间,上海赢得了最高票。”

  在许多个世界品牌旗舰店的开幕式和奢侈品展览中间,在无数昂贵到令人咂舌的商品、炫目的灯光和衣着光鲜的明星、“时尚人士”映衬之下,人们做着一场关于“奢侈”的童话般的美梦。而上海,正是这个梦上演的地方。

  真正的现实是什么

  当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出现在上海的零售市场上,中国的富豪们慷慨解囊,“奢侈品”仿佛成了“时尚”、“前卫”的代名词,堂而皇之地通过媒体宣传进入普通百姓的视野,不断地用“世界顶级奢侈品牌”之类的标题夺人眼球。富人一掷千金,而所谓的“中产阶级”也跃跃欲试,纷纷加入“小型奢侈品”消费的行列。

  记者了解到,尽管富豪阶层日益壮大,但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长点主要还是在“中产阶级”身上。现在,上海的“中产阶级”白领们正越来越愿意购买那些他们“买得起”的奢侈品。一个白领小姐,月薪5000—6000元,会花上她月工资的全部去购置一个她“能够承受”的路易·威登手提袋。假如在某个品牌店里看中了一双昂贵的鞋子,有不少白领们甘愿勒紧裤带,攒钱买下它,为的是穿上它的那一刻,让自己有一种“奢侈”的体验,获得某种形式上的满足。尽管盛磊先生笑逐颜开地认为这是“认同奢侈品文化”的表现,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观念进步”,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消费观念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超前消费”必然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现实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用这种“超前”的方式对待奢侈品消费,并不能推动自己的经济发展,反而会造成极大程度的浪费。

  上海是小资的,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内消费主义的风向标。正是这种地标性的地位,使得绝大多数高档消费品品牌进军国内市场都要将上海作为不可绕过的桥头堡。但是,地标从来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这并不等于说上海本身已经具有了一个足够庞大的消费群体。因为那些昂贵的店铺在上海琳琅满目地开了张,小资的上海人就仿佛觉得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真的达到了奢侈消费的水准,节衣缩食也要换取哪怕一件高档消费品作为某种身份的象征,这种虚荣心理就值得商榷了。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有了经济实力,再谈“消费品味”、“品牌文化”也不迟。上海,乃至中国目前的“中产阶级”无论从收入水平、消费能力还是消费结构上看,都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而奢侈品的主力消费者在其他国家正是中产阶层。换言之,奢侈品在世界其他市场上的消费主力军们要比目前中国大陆的“狂热支持者”们有钱得多。现实就是再多的顶级名牌和高档商场都只是“他山之石”,中国自己的“奢侈品时代”还远没有到来,中国自身的奢侈品产业还远远没有形成。如果我们非要“打肿脸充胖子”,追求高消费,摒弃节约的观念,后果只能是无谓的浪费。

  我们还需要勤俭节约吗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一些富豪,体会到有那么一些一夜暴富的人,所抱有的消费观念是“暴发户”式的。他们不论购买多么昂贵的跑车、别墅都是一次把钱付清;他们并不了解所谓奢侈品的“文化内涵”,只把它当作财富和地位的某种象征。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懂得自己为什么掏这么多钱,掏钱本身让他们获得了一种满足。这是一种很可怕的心态。

  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应该如此大张旗鼓地提倡“奢侈品”的程度。今天提倡节约,并不是要合理利用多余的资源,而是要精打细算配置有限的资源。对于我国目前的消费市场而言,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摒弃奢侈,提倡节约,倡导合理的消费观念。富人们有权利一掷千金,可这永远只是少数人的极端享受,而不应是大众的消费态度。停止营造“奢侈品文化”,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再追求与经济收入不匹配的消费,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的“奢侈品之梦”应该醒来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奢侈品时代 相关网页约540,024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