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魏刚:花钱也能拉动经济消费 能否左右经济走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0:40 《中国投资》

  ○ 魏刚

  说起消费,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价格。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刘晓东对价格有他的体会:记得几年前花50元钱就可以玩遍北京的所有公园,而今天故宫的门票就需要50元,还不包括里面的特殊展厅。而彩电的价格却是逐年跳水,几年前平面21遥要3000多元,现在1000元就可以买到纯平29寸彩电。所以经济好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买家电值,旅游贵。

  与他同龄的张丽却有不同的见解,“旅游贵了,可以不去,但孩子的教育费是一定要留出来的。”她的女儿今年上高一,除了学费、课本费还有名目繁多的辅导费、校服费、课外活动费,一学期的费用加起来是她上学时的几十倍,而未来上大学和出国留学的费用更是个大数目。所以张丽一家虽然工作稳定,但仍然不敢消费,因为女儿的教育对她们来说是最大的消费。

  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那么在有关经济冷热的争论中,消费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还消费一个本来面目。

  花钱也能拉动经济

  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时,如果只是象刘晓东那样从彩电和门票来考虑显然不全面。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指标作为窗口来观察经济运行。这就是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物价指数升幅过大,意味着生活成本提高,货币价值便随之下降。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反之则可能出现通缩,进入需求减少、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职工收入减少、购买力更加不足的循环。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梁优彩看来,中国经济经历去年短暂的通货膨胀势头后迅速出现拐点,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长期存在的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有关数据显示,自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对GDP增长贡献度的大小发生逆转。前者从1998年的30%上升到2004年的67%,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下降到28%,而在美国,后一数字往往达到80%左右。可见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

  那么,从2005年上半年CPI的指标是否能看出经济运行的轨迹呢?

  CPI映射的经济轨迹

  来自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CPI上涨2.3%,低于去年同期的3.6%。工业品出厂的价格上涨了5.6%,上游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购进价格上涨了9.9%,服务类价格上涨了3.5%,房地产价格上涨了10.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总体上CPI的上涨是比较温和的,但是结构不平衡。

  今年上半年,衡量市场物价的两大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告别了去年的大幅上涨,保持了平稳上涨。今年1到5月,PPI维持在5.8%左右,最高的5月份也只是5.9%,这说明其水平已趋于平稳,也说明影响PPI上涨的因素在趋于稳定。具体来说,就是困扰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煤电油运等的紧张形势有所缓解。

  CPI在今年1到5月期间,除3月达到2.7%的较高幅度之外,其余4个月都维持在1.8%左右。在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李长安博士看来,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类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是这一轮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而这一因素已随着粮食增产而减弱。由于绝大部分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再加上去年涨价的滞后影响已消失,2005年的CPI将非常稳定。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曾指出,物价的平稳上涨对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非常有利,而2005年前5个月PPI和CPI的表现正好符合平稳上涨的标准。这种形势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已消除,又不致于进入通货紧缩的不利环境。

  不过,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仲大军指出,PPI的上涨幅度明显高于CPI的上涨,具体到很多工业品,更是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出厂价格上涨而消费价格下降的情况。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价格传导机制不畅,其直接后果是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更深层次来看则暴露出企业增长方式的落后。经济增长方式的落后仍是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贺强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增幅仅为1.8%,但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仍然走高,5月份达到5.9%。这种“剪刀差”表明,价格链条出现断裂,生产过剩隐忧已现,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通缩风险。

  北大经研中心宋国青教授也表示,现在经济处在总需求比较疲软的时期。他还预计,接下来的三季度CPI有可能回落到1%以内,不排除个别月份是零或者负值。

  是否仅依靠CPI的数据就可以判断经济通缩或通胀?部分学者对CPI的代表性提出了质疑。

  CPI背后的消费左右经济走势

  在李长安博士看来:仅用CPI统计数据来看本身是有缺陷的,目前的CPI用以衡量整体消费价格水平是显著低估了,因为在指数构成上其不同成分的权重不均。在统计CPI时,各种商品或者服务在统计篮子中所占的权重并未公开,教育、医疗、房产支出的权重被严重低估。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仲大军也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共统计8大类13小类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统计的范围是550种商品和消费。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这种统计范围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价格指数的统计,也仅是成千上万种商品的一小部分。以如此之小的样本来代表浩如烟海的商品总体,其准确程度肯定要受到影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年都要引进数以百万计的新商品,以手机为例,由于2000年我国手机消费热潮尚未启动,因而手机价格因素并未列入CPI统计之中。历经5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手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且手机的种类与功能较2000年而言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仍将手机价格因素排除在CPI统计之外,难免有所偏颇。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的CPI是个不明不白的尺度,由它来判断整体经济形势的意义不大,CPI中只包含租金而不包含房地产价格,即使整个中国的房地产都垮下来,CPI也不会有太多波动。

  梁优彩与以上观点也不谋而合:CPI要素的构成还在延续上个世纪80年代的特点,只包括居民生活日用品,而房地产、旅游、教育、医疗等其他重要消费品的权重则体现不够,造成CPI不能真实地表现消费水平。

  另一方面,一些专家认为,CPI在低位徘徊是暂时的。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张汉亚认为:目前消费CPI指数在低位徘徊更多的原因是企业亏损,导致职工收入下降,于是购买力下降。在企业逐渐盈利后,CPI会继续上升。

  在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罗松山看来:消费结构不合理,房地产价格上涨,医疗、卫生、教育的涨价,都会对消费产生影响。而房地产本身没有做大,只是价格上涨,并不能拉动基础面经济。在产能大、但基础面消费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下滑,由此压制了老百姓的消费需求。

  虎杰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告诉记者:由于CPI里粮食权重过大,CPI和PPI之间不是简单的传导。根据CPI得出通缩有待商榷。而且今年天气反常,6月份汛情提早开始,对夏粮和秋粮丰收的预计也不要过于乐观。因此寄托粮食增产导致粮价下降的预测为时尚早。另外从政府的角度看,提高农民收入也是长久之计。所以,以粮价为主的CPI不会再低了。

  经济学家茅于轼也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但对经济走势的判断需要参考多种因素,只看CPI指标过于片面。

  解放消费潜力

  李长安博士认为: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没有一个大国是主要依靠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才是主力。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上不去。特别是农村的消费。因此,在宏观调控的时候,既要压制冲动的投资需求,又要保护和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这往往容易使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

  从近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看,因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中国居民金融抑制型的强制储蓄率居高不下,这使得中国部分背离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的一般特征而表现出资本相对剩余。

  在梁优彩看来,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及行政主导下强烈的投资冲动,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出现,由此,一方面不断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闲置生产力的普遍存在,则使企业被迫自我消化成本上涨。同时,利润率的恶化,则更不利于职工收入水平以及消费支出的增长。

  这种投资推动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在于,由于过早进入资本密集投入阶段,脱离了中国劳动力丰富这一基本优势。罗松山认为,采用资本较多的部门其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比较低,由此加剧了中国就业难的问题。而就业率的降低直接导致消费水平下降。

  统计表明,2002年至2005年一季度,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实际增速分别是11.4%、8.4%、7.9%和7.2%,消费性支出增幅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很显然,除去贫富差距、二元结构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等因素,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最直接原因,仍然在于缺乏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

  很显然,仅仅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的经济是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的。过度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都会使投资外贸型经济时刻面临风险。正像张汉亚所说:只有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发动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因此,怎样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像刘晓东、张丽一样的老百姓不再发愁之日,就是消费这台发动机真正启动之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经济消费 相关网页约4,356,488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