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央行第二总部落户上海 > 正文
 

金融中心难唱双城记 央行移位是战略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 18:37 新浪财经

  阿蒙

  八月十日,注定是一个值得中国金融界纪念的日子,也是中国金融史上笔墨浓重的一页。此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在上海挂牌。挂牌只是象征,但意义非同寻常。

  据悉,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要负责中央银行部分操作性业务,上海总部主任由人民银
行副行长项俊波兼任,央行行长助理马德伦和央行上海分行行长胡平西分别兼任上海总部副主任。几乎在同一场合、同一时刻,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披露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并表示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周小川还指出,与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相比,我国现在选择的人民币汇率新机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变化,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维护我国对外经贸环境总体上的稳定。“一篮子货币”与上海总部同时亮相,挂牌背后可谓意味深长。

  就上海来说,祈望的并不仅仅挂牌,而是牌里的实质内容,因为上海有自身的需求。从统计数据看,上海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岌岌可危。资料显示,上海金融保险业增长贡献率从1990年的14.8%,下降到1995年的3.7%,再上升到2000年的21.5%,又回落到2002年的0.3%。与此相应,上海第三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也从1990年的45.9%,下降到1995年的43.8%,再上升到2000年的57.0%,再回落到2002年的46.9%以及2003年的33.5%。其中2001年上海金融保险业增长出现2.1%的低潮,2002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即使2003年增速有所加快,但仍然低于第三产业增长率和全市GDP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低速增长,使上海金融保险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6.7%逐步下降到2003年的10.1%,与“十五”规划中提出的18%要求相去甚远。在此,上海能否保住既有的金融地位并争取更大的发展成了一大疑问,更是一大心病。

  除去自身因素,上海更面临强大的竞争。

  2003年,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和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在一份《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里,提出了“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议。《报告》指出,从今年1月到7月,在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作了大量科学翔实的调研和论证后得出结论---北京市应当确立“金融立市”的指导思想,确立“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由此,当年10月9日北京市宣布成立金融顾问团、10月12日北京举办CBD金融发展论坛、10月24日北京举办北京·香港金融合作论坛、10月26日北京金融新产品推介会举行、10月28日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开幕。其中,北京·香港金融合作论坛作为第七届京港洽谈会的一部分,更是第一次将金融的议题单独提出,并把北京和香港这一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置于同一个命题之中。而就在京港论坛举行的当天晚上,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又会见了国际著名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市长高文。报道说,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召开如此众多的金融研讨,在北京历史上实属罕见。

  不仅如此,北京还拥有令上海羡慕的优势资源--全国80%以上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都将其业务总部和研发中心设于北京。全球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119家,其中有51家设立在北京,占41.2%。全球500强企业中的293家在北京设有地区总部、办事处、代表处;还有,87家外埠大企业在北京设立了111家研发机构,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长。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金融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金融管理中心。CBD区域集中了北京70%的涉外资源,汇集了北京60%以上的外资机构,已成为境外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行业的公司地区总部与营运管理中心的国际商务中心区。而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园区之一,近年来更是发展迅猛,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硅谷……至于北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就更不用赘言。

  可说,北京的“金融立市”在给上海带来挑战同时,也让上海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明晰。北京给上海上了一课,上海岂能不快吗加鞭?

  与北京相比,上海非常年轻且富有活力。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解放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迈进。在人口占全国1%、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上海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为我国重要的微电子、汽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造船等产业基地,拥有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等著名科学园区。至2004年末,上海共有各类金融机构3500余家,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41.68亿元,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55家,保险中介机构110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此上海也不示弱。

  至2004年末,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8余万人,科技活动人员8余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470家。至2004年末,上海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8人。2004年,上海共取得科技成果1629项,比上年增加121项。其中,属国际领先的有14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69项;属国内领先的有48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155项。 2004年,在国家科技成果评奖中,上海获得奖励的项目有42个,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4%。2004年,上海共有57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重点领域的项目占60.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93.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占95.5%。至2004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963项,其中72%的项目已实施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力度加大。目前,全市有各类孵化基地31个,孵化基地面积7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698家。2004年,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8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40%;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2.02亿元,增长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325.59亿元,增长29.1%……

  水到渠成,也是顺应时代,上海成立中国乃至今后世界金融中心的序幕随“挂牌”已经掀开了!

  有人评说:央行二总部落户上海,说明中央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所考量,特别是在机构和管理体制方面。尤其是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以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面对后WTO时代,把央行二总部放到上海,说明金融建设的步子在加快。事实上,岂止是加快,而是在落实、实施了。也有人担心,行政干预和运营成本。事实上,战略和目标已定,岂不是多余!况且,上海人的精明是全中国数得着的。最近,上海市市长韩正开列了一系列上海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操作措施: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功能,加快发展债券市场,逐步推出包括能源、金属在内的新的商品期货,将上海建成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以及创造条件鼓励在沪外资金融机构拓展业务。机会来了,机会给了上海,上海岂能够不去珍惜?

  话又说回来。金融中心虽不能去人造,但金融是一国经济的命脉,金融中心的铸造更多体现的则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思维,周小川的话最能说明问题。他说:当前经济活动跨区域甚至跨国成为普遍,金融组织形式越来越面向全局,这对中央银行总行的调节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当今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也要看有没有功能强大的金融中心。央行必然要顺从客观规律,围绕金融中心来改进自身的功能,也必然要在金融市场内开展各项央行的业务。上海总部正是顺应上述形势和要求而设立的。

  其实,周小川已经把话挑到明处说了。从他的话里,难道我们还领悟不到中国的金融中心已经非上海莫属了?

  一句话,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纽约,中国的金融中心在上海,“双城记”之说恐怕只能是一相情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金融中心 相关网页约576,64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