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局中的高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16:33 《环球企业家》杂志 | |||||||||
南汽最终收购了已经破产并被掏空核心知识产权的罗孚,它与上汽的博弈正式开始 贾可|文 罗孚汽车收购战显然是一幕吸引全球目光的大戏(参见本刊7月号文章《事先张扬的收购事件》),自上汽集团巧妙地将其核心产品和技术买到手,罗孚不得不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
罗孚宣布破产后,闻风赶来的众多国外买家因为看到上汽把最核心的知识产权拿走,已对收购破产的罗孚失去了兴趣,现在还会有谁往上冲?除了中国企业,再无别家。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庞大,大小企业的造车冲动至今仍未散去。罗孚在将死未死前就已经踏遍中国大地寻找买家。吉利的一位人士甚至这样形容罗孚:没有它没找过的中国汽车公司。 上汽集团的算盘是:罗孚破产后,鉴于核心知识产权在手,应该没有对手再扑向罗孚。但是国内的搅局者来了。先是传出吉利要收购罗孚的消息,然后是南京汽车集团。吉利很快没有了消息,但是南汽却动了真格。上汽股份总裁陈虹为此事急赴英国谈判。 罗孚破产后,英国方面并没有彻底放弃上汽再行收购罗孚的计划。被称为企业脱困能手的戴维·詹姆斯(David James)领导的英国财团和福特欧洲公司前CEO马丁·里奇(Martin Leach)旗下的收购工具Magma,都试图与上汽进行合作,他们希望能在恢复罗孚的生产之后继续与上汽建立合资公司,并把长桥工厂变成未来罗孚的研发、设计中心及高端轿车生产基地。南汽搅局使上汽开始认真考虑与这两个对手联合收购罗孚最后遗产的计划,此前上汽只是对罗孚的Powertrain发动机公司提出收购。 由于上汽拒绝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必须收购罗孚资产,并只愿意为生产线支付2000万英镑,上汽与戴维·詹姆斯的谈判宣告破裂。而它与马丁·里奇则接近达成协议,准备重新启动上汽对罗孚的收购。戴维·詹姆斯则干脆单独启动名为“Project Kimber”的竞购罗孚计划。但是2005年7月22日,南汽最终以略高于5000万英镑的出价被罗孚汽车的破产监管人普华永道相中。普华永道认为英国本土财团不可能玩转罗孚,而上汽的出价太低。 成功收购后,谈判双方无比热烈地握手。毫无疑问,南汽打乱了上汽的计划,使一场精心设计的收购没有获得最完美的结局--上汽不能获得已经看中的发动机公司。上汽启动罗孚收购战时曾经与南汽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收购罗孚,但是很快上汽完全撇开南汽单干至今。现在南汽对上汽还以颜色,但是这家生产汽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小型汽车公司能够顺利展开它的汽车宏图吗? 南汽计划把收购后的部分生产线以及发动机的生产转移至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但将在英国当地设立研发与技术中心,此举据称可望为长桥地区创造2000个工作机会。由于若得不到拥有罗孚品牌的德国宝马汽车的同意,罗孚的名称将不能使用,未来南汽生产的汽车可能会采用Austin(奥斯汀)的商标,而不是罗孚。但是这并非问题的关键。 罗孚核心产品的知识产权已经属于上汽。原以为支付6700万英镑获得罗孚的25型、75型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技术及专利所有权,上汽已是 “捡”了个大便宜,没想到英国专利局在后来竟然确认罗孚TF跑车与低产的SV超级跑车的所有权也转移给了上汽,任何想要撤销转让的企图,都需要获得上汽的许可。这使得新买家能够收购或者生产的汽车类型充满疑问,知识产权官司在所难免。 国外企业担心这样的局面,甚至吉利汽车也是如此。但是南汽可能不惧。它和上汽同属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据称此次南汽收购得到了国内一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支持。这使上汽碰到了难题。双方可能的官司或许不会展开,中国高层最后的调停结果或许会是两家都拥有这些汽车技术的知识产权。 南汽仍然有遗憾之处。今年6月,生产罗孚45型中级汽车的关键设备和设计图纸已被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收回,设计图纸甚至已经被毁掉。这款车的底盘是源自本田思域汽车(Honda Civic)。如此,新买家南汽将难以重启罗孚45型车的生产。好在它拥有了Powertrain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为罗孚、陆虎和一些小型汽车公司生产发动机,上汽获得的知识产权中包括的K系列发动机就由他们设计。这也使得未来上汽可能有求于南汽。 罗孚收购战结束了,南汽与上汽的博弈正式开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