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顾雏军失去人身自由 > 正文
 

光明网:也谈顾雏军的倒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23:08 光明网

  与杨镐楠先生和诸葛立早先生探讨

  沈汉喜

  近来看到一篇题为“专家学者论顾雏军的倒掉”的评论文章,有感而发,于是就有了本文。当然,对同一社会现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请各路专家不啬赐教,共同探讨

  首先声明:国企改制毕竟现在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还没见有什么较为成功的经验,所以在这问题上并不存在权威人士。正因为如此,不才才敢在此对各位专家学者已有的评论说出不同的看法。

  杨镐楠先生,不才先和您探讨。

  看了您对钟朋荣先生口述的“顾雏军:树大必须根深”一文的评论后,我觉得您理解和推理方面的能力可能有所欠缺。现列举如下:

  1.顾雏军倒掉了,曾经力挺顾雏军的专家、学者们突然失语了,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至少我是没看出来。没错,这些专家当初的看法现已被结果证明是错的,他们所看好的顾先生栽了,所以他们失语,这很正常啊。学术问题大家都可根据自己的判断畅所欲言,社会现象也一样。在围绕问题点而展开的各方辩论中,最终只有一种论点将被事实证明是对的或是最接近事实的;就算您在某次辩论中的论点被证明是对的,那又能说明什么呢?能说明您很有能力吗很有先见之明吗?未必。如果您每次辩论您的论点被证明都是对的,您可以自豪这么认为。所以说,我还真不知道杨先生要这些专家怎样不失语。(顺便说一句:如果让我从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中做选择,我想我会选择后者。)

  2.“顾雏军为地方税收、为职工就业作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因其违法违规的小节而掩其大德。”您是想用这句话来转述钟先生的话的,可惜您理解错了钟的原话——而您下面的几段论述都是针对这句话而展开的,所以我根本就不去看那它了——题都偏了即使答得再好也没用。

  事实上,钟先生说得很中肯,其原话摘要如下:“我认为,评判一个商人的功过,关键要看他是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多少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违规,甚至可能违法,但他对社会的贡献不应该因为他的错误而否定。”当一个人以商人的角色出现时,我们看他的功过当然是看他是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创造了多少财富。如果有人告诉我说作为商人角色时的功过不是看这个而是去看智商、道德之类的东西的话我想我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的。但作为公民这一社会角色时,评判其功过时就应把道德法纪放在第一位,触犯了法纪法规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功是功过是过,值得肯定的还是要给予肯定——我是这样解读钟先生的那段话的。

  另外,据我所知科龙至今并未接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书面报告,因此现阶段对顾先生到底犯了那些罪不清楚,我也不宜公开发表评论。

  3.“如果我们的社会、媒体甚至法制环境,对顾雏军再宽容一些,再纵容一些,顾雏军根本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进而科龙电器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损失。” 这句话可是您说的,不是钟先生原文的的观点。我在钟先生的“顾雏军:树大必须根深”一文中仔细找了好几遍并没有找到能用您这句话来转述的原话。我想您可能还是想用这句话来转述钟先生的某些话的,可惜您还是理解错了钟的原话。

  实际上,钟先生说得很有分寸,其被您错误转述的原话可能是这些:“让更多企业家一心一意创造财富,对企业来讲,应当面对环境、适应环境,因为他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如果一个社会,创业的环境太差,谁还愿意创业。…然而,恰恰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对这些最想不开的人并不同情,并不理解。…一份调查表明,我国许多经理人有70%的精力用于各种公关活动,只有30%的精力用于管理。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生存环境所致。”我觉得这些话说得没错啊:企业家当然需要一个好的创造财富的环境,如果企业家拼死拼活地把企业做好做大了却惹来社会上的种种阻力与非议,试问谁还会有积极性?如果真的如钟先生所说“我国许多经理人有70%的精力用于各种公关活动,只有30%的精力用于管理”,试问谁还会有精力来专心的搞经营?字字在理呀!

  钟先生说这话并非空穴来风。您仔细想想,或是查相关资料看看:顾先生刚收购科龙时大多数媒体是如何对此事做出反应的,还有就是媒体是如何逼顾先生交待收购资金的来源的。人家的资金从哪来的,媒体有权过问吗?就算这些资金被证实是他偷来的抢来的,他也只需向司法部门交待而不要向媒体交待吧。如果这些资金来路正,就连司法机关也没法过问,更轮不到媒体。

  4.“我们不知道钟先生对顾雏军的理解与惋惜从何而来因何而起,但顾雏军的根不深吗,人脉还不广吗?”全篇就这句话转述的最好。不过您紧接下来陈述的三个论据都很勉强,恐怕难以支撑您这个沉甸甸的论点。

  您说顾雏军在2001年底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以远低于科龙电器净资产的价格收购了科龙电器就能说明顾先生是善公关的专家型企业家,我非常不解。您凭什么就认为顾先生的收购成功主要归功于公关?就凭您说的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以远低于科龙电器净资产的价格收购了科龙电器?要知道,在以下情况下顾先生不靠努力公关也可以收购成功:如果当时想收购的其他企业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陆续被淘汰出局最后只剩顾一家了。况且,您能提供证据证明当时的收购成功就不是在这么一种情形下产生的吗?

  您说在郎顾之争如火如荼之际顾先生能够与某权威机构联合发布调查报告公开为自己洗刷不白之冤说明顾先生善于公关,您还说很多的经济学家在各种场合极力为顾雏军辩白且钟朋荣先生当初也是其中一员也能说明顾先生善于攻关。对此,我还是理不清您的逻辑。如果不公关,顾先生就不能够与某权威机构联合发布调查报告、钟先生等经济学家就不会在各种场合为顾雏军先生辩白?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是不需要公关的。就像现在我不认同您的观点而与您辩论,难道说这也是顾公关的结果?!推理的荒谬不言自明。(顺便说句:从您以上的逻辑可以看出在您的潜意识里公关是万能的)

  您说就在证监会已经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媒体开始公开密集质疑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之时顾雏军却开始驻留北京四处活动能说明顾先生善于攻关。说句公道话:杨先生,如果您是顾先生在此关头您会怎么做?求生是人的本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人的本能,顾先生这样做无可厚非,谈不上善于公关。至于说顾先生在高层会议上声称挪用科龙3个亿不算什么,您也只是听媒体上这么说说而已,消息是否真实估计您也没底。如果按照某些媒体的报道,科龙早在今年四月底、五月初就已全面停产员工走散公司倒闭了。

  杨先生,我就和您探讨到这。最后我还想给您提个建议:您在文中(尤其是最后那段)对钟先生的态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学术探讨的目的是澄清是非并找到解决的合适途径。

  诸葛立早先生,不才现和您探讨。

  您在“从顾雏军想起了埃伯斯”中说到我们应将企业家的经营功与法律过分开来,功不抵过、过也不能抹煞功。这点我很赞成。

  您说经济学家为吹捧某个企业家而不惜冲撞法律底线,这叫"利令智昏",在这"利令智昏"中,这些人又冲撞另一条底线,即良心底线。如果有这样的经济学家,您就大胆把它揪出来别再让它们祸害中国的经济,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但是如果事实上这些经济学家只是以学者的身份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那我们就不该在事实证明这些学者当时的看法错误后去含沙射影,毕竟他们也是人而不是神。含沙射影的结果必然是以后大家在对其他事件做出反应时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一言堂”就产生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我们就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一言堂,则很容易把事情办砸。您说是不是,诸葛先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