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压抑催生民间融资繁荣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 10:30 中国经济周刊

  最近,央行的一份报告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6.96%左右。”是什么原因促成我国民间融资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除了我国不断增加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逐利性,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的原因之外,金融压抑以及由此产生的民间融资服务体系的欠缺,也是我国民间融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

  文/郑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希望把民间金融纳入正常的轨道,放到明面上。”

  最近一段时间,对民间融资的议论陡然增多,更有舆论认为,作为央行副行长的吴晓灵此次对民间融资的表态决不可能是随口道来,是民间融资的出色表现打动了包括央行在内的决策层。

  的确,根据央行2004年度对民间融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民间融资力量不容小觑:“我国一些地方的民间融资规模已经占到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8.88%-10.53%,贷款余额的12.37%-14.66%,存款余额的6.92%-8.2%。”其实,民间融资在我国一直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度沉寂的民间融资又重焕生机。目前,在农村,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农村,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民间融资甚至支撑起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哪些原因导致了我国民间融资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除了不断增加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所产生的逐利性、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等原因之外,我国的金融压抑以及由此产生的民间融资服务体系的欠缺则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

  何为金融压抑?

  所谓金融压抑,是指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金融管制过多、利率限制、信贷配额以及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也就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够、金融商品较少、居民储蓄率高。表现为利率管制、实行选择性的信贷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以及人为高估本国汇率,压低本国币值……等等。

  由于这些压抑性金融政策的实施,使得金融体系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比如,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二元制结构”特征,一元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以现代大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另一元以相对落后的农村为中心的由钱庄、当铺和合会等为代表的传统部门;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处于绝对性的主导地位,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却极不发达,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也不高,金融效率比较低下;金融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比较落后,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等;金融管制比较严格,以至于金融资产的价格市场存贷款利率被严重扭曲,从而导致存贷款的利率较低和汇率被高估等。

  这些金融压抑,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尤其是国民收入、储蓄、投资以及就业等方面。

  民间融资的繁荣时代

  所谓民间融资,即游离于国家金融体系以外的、主要发生于居民个人之间、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以及私募筹集资金等资金融通活动。主要包括:互助式的低利率借贷;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不规范的中介借贷;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

  从民间融资的特点来看,要形成民间融资,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民间融资的供给方;二是民间融资的需求方;三是为民间融资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相关金融服务体系。就我国而言,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从而形成了民间融资的供给方;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所有制体制的改革,各类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中小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民间融资的需求方。但就第三个条件而言,由于金融压抑的存在,导致民间融资服务体系欠缺,则是我国民间融资“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

  规模有限,品种单一的金融工具,限制了人们的投资渠道,难以满足融资需求,令民间融资不得不寻求新的解决途径。目前,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仍然以贷款、贴现、承兑、储蓄等传统工具为主,而一些新兴的金融工具如电子银行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代理业务、委托业务等却不能提供。这些金融压抑的表现将中小企业推到了民间融资一方。

  “二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使得我国的金融组织机构布局极不合理,一方面,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四大国有银行为龙头的商业银行居于过分垄断地位,而另一方面,在广大的农村、乡镇,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却种类单一,数量较少。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四大银行商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各行纷纷按照商业化和盈利化原则,将经营重心逐步向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一些县及县以下的经营机构相继被撤并。与此同时,在县、乡、镇等地区,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又难以担负起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县域金融主体严重缺失,又导致了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主体缺位,民间融资获得发展空间。

  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滞后,使得我国直接融资的渠道比较狭窄。从2001年起,我国股市一路下滑,吸引力可谓丧失殆尽;企业债券市场又被严格管理,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发行债券,企业债券市场吸引民间盈余资金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国债市场,在国家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规模也不会太大,对于民间盈余资金的吸引自然不大。

  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扭曲了我国金融资产的价格,导致我国的实际利率过于偏低,以至于一些潜在的资金供给者不去正规的金融中介机构存款而转向民间融资。金融机构“有进有退”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形成了“不需要钱的能借到钱,而真正需要钱的却借不到钱”的尴尬局面,也为民间融资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除此以外,由于金融压抑所导致的各种有关民间融资行为的法律漏洞、政策真空等等,也催生了民间融资的繁荣。

  消除金融压抑

  民间融资的发展,虽然一方面有利于减轻我国金融体系的信贷需求压力,改善我国的融资结构,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宏观调控的效果,潜伏着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因此,对于民间融资,仍然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加以积极引导,以促进和推动其健康发展。从消除金融压抑的角度来看,可以做些什么?

  从民间融资的主体来看,有供给方和需求方。前者包括城乡中的广大居民;后者包括城乡中的各种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各类国有中小企业。因此,要给双方创新金融工具,供给方的金融工具包括:面向中低阶层居民的以储蓄保值为目的的金融工具、面向高收入阶层居民的以投资理财为主要目的的金融工具、各类委托类和代理类金融工具等;需求方的金融工具包括:贷款类、信托类、外汇类和各种金融衍生类金融产品创新,如期权、期货和互换等。

  发展面向各类民间融资主体的、功能互补、特色各异的专业化金融机构。比如积极发展各类中小型、专业化的社区金融机构,为城乡各类中小企业群体提供融资服务;各类互助型、股份合作制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城乡广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机构,基金投资公司等;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宽其业务领域,积极引导其向农村合作银行的方向发展;深化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并适当赋予其一定的信贷职能,以满足城乡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改革,在保证其经营中心向城市化转移的同时,鼓励其适当向中小城市渗透;引导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其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

  从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和居民的市场融资需求的实际出发,积极完善与之融资需求相配套的相关市场体系,如中小企业的票据市场、信贷市场、贴现市场等;发展和完善信托、租赁、代理等中介类市场体系,为各类民间融资主体的融资活动提供全面的中间服务。

  充实和完善我国结构性的信贷政策,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贷款条件,满足民间融资中各类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各类银行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进行适当的倾斜,拓宽和深化其金融服务范围,创新贷款业务品种,还可以积极发展社区化的小型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拾零补缺的作用,为民间融资提供各类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等。

  (本文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信贷审批部经济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民间融资 相关网页约180,573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