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医疗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正文
 

新医疗改革应让公众参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07:00 人民网-华南新闻

  李克杰

  据报道,卫生部正会同相关部委制定医改新方案。但面对媒体接连不断的采访要求,卫生部新闻处的答复却是“在新的方案出台前,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目前我们惟一能告诉媒体的是,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也许制定新方案的工作刚刚开始,还没有清晰的眉目和具体的框架,卫生部有关人士不
便向媒体透露具体情况,情有可原。但笔者想说的是,新医改方案不应“闭门造车”。

  5年前,《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但改革进行了5年,却落得个“基本不成功”,这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

  造成医改“基本不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偏差,也有具体贯彻实施方面的失误。但有一点必须看到,那就是当初的医改方案基本是几个相关部委“闭门造车”的结果。我们并不否认相关部委在制订方案时曾进行过认真的考察论证,但它还缺少一道真正能够保证方案科学性和切实可行的“工序”,那就是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

  公众不仅仅是医改成果的享受者,更是医改风险的承受者,因此医疗卫生体制如何改,公众最有体会也应有发言权。

  要实现这一基本目标,方案制定部门应当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各地区、各阶层的意见和呼声,充分发扬民主,坚决防止和杜绝“闭门造车”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卫生部还是其他参与制定方案的中央部委,面对公众的关心和媒体的关注,决不能动辄树起“无可奉告”的挡箭牌,三缄其口,人为制造神秘化。其实,即使是那些初步设想或者存在巨大争议的内容,提前透露给媒体和公众,让各地区、各阶层的民众广泛讨论、激烈争议,也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在讨论中可以统一思想,在争议中可以升华观念,而这恰恰是制定科学可行医改方案所必需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医疗改革 相关网页约162,71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