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资源有限时代 出现剪刀差高成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6:26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7月29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报告会。在这次报告会上,学者们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达成共识:2005年经济仍会保持9%左右的较快增长,但明、后年的经济增长将不容乐观。
相对于以往对于中国经济过热或过冷的激烈争论,这次会议的惊人之处是:共识。今年保9%,明年保8%——这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判断经济减缓的各种数据很多,但最基本的依据有两条:一条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但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仍然走高。这种“剪刀差”表明,价格链条出现断裂,生产过剩隐忧已现,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通缩风险。另一条是在高能耗的压力下,中国正进入高成本期。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工业化和城市化均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成本上升时期,从而造成经济增长的负重加大,高增长低效益现象显现。 剪刀差、高成本和慢跑运动 “剪刀差”体现出的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一方面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闲置生产力的普遍存在,则使企业被迫自我消化成本上涨。由于利润率的恶化,职工收入水平以及消费支出的增长也深受影响。 同时,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成本也逐渐显现。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进入“资源有限”时代。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导致企业支付的成本大规模上升。当前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就是突出的例证。高油价已经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链条都感受到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大钢材生产成本,据对50家钢铁企业的原料成本统计资料显示,炼钢生铁2004年加权平均制造成本同比增加了523元/吨;连铸钢坯同比增加了770元/吨,钢筋同比增加801元/吨,中板同比增加660元/吨。另外,生产力要素成本、技术成本、物流成本等随着经济的国际化步伐相继上升。 预测是为了提前看到有多大的危害,最后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就像发现前面有一个陷阱,但目的却是要提醒不要掉进那个陷阱。中国经济一直处于要么缓慢前行,要么高速增长的阶段波动状态中,减缓的慢跑状态并不多见。因此,我们更要关注减缓的慢跑运动状态中可能遇到的经济危机。 比如,由于全球范围的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高企,我国企业的出厂价格指数PPI也长时间处于高位,和物价指数CPI长期存在较大背离。统计显示,本次周期PPI高于CPI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我国价格链条中上游价格变动难以传导到下游的现象,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由于这种巨大的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使得我国行业间的利润分布极为不均,大部分集中于上游能源原材料部门,对下游利润形成较大的挤压。 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特别是应对国际经济摩擦成本上升。中国直接进入国际竞争的前沿,虽然关税“硬壁垒”没有了,但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名目繁多的“软壁垒”呈强化势头,致使反倾销诉讼和贸易摩擦日益突出,中国进入新国际经济摩擦时期。 经济放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不清楚如何在慢跑状态下,寻找经济高效益的最优途径。剪刀差和工业高成本是经济中的新现象,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慢跑值得我们警醒。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减缓可能带来的生产过剩、市场疲软等问题,还要从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理念中走向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只有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考虑经济增长发展方略,才能在经济冷热的任何时候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