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热钱规模庞大重返亚洲 是否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0:35 金时网·金融时报

  中国和马来西亚取消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给亚洲带来了一个并不新鲜然而却非常严峻的挑战,那就是“热钱”的流动。分析家认为,中、马两国改革汇率制度给了投机者重返亚洲更为充足的理由,市场对人民币、林吉特以及其他亚洲货币有着更大幅度的升值预期,这构成了对亚洲政策制定者的考验。现在正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向全世界展示其不仅能够处理“热钱”流入的问题,还能够抵御“热钱”撤退冲击的恰当时机。

  目前在亚洲的“热钱”规模庞大,业内人士对此已达成基本共识,但由于在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外汇市场上没有资本管制,资金的进出很快,这一轮“热钱”的具体数量则很难估计。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日前估计,亚洲有7000亿美元的“热钱”存量;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看法则相当保守,认为去年中国实际“热钱”净流入量仅在400亿~500亿美元之间。

  人们应该不会忘记,“热钱”的快速流动曾经给亚洲带来灾难性后果。回想1996年,投机资本大肆涌入亚洲各经济体。一年以后,“热钱”的快速撤退引发了亚洲地区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和破坏了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资产价格和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暴露出所谓亚洲“四小虎”的金融脆弱性。在危机爆发之前,是“热钱”而不是经济基本面不断推高整个地区的资产价值。8年过去了,致力于经济、金融结构调整的亚洲各个经济体与1997年相比已经大相径庭:金融体系得到加强,外债大幅下降,外汇储备恢复。另外,各经济体还在设法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从那以后,亚洲经济体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亚太金融研究所项目主管克劳蒂亚·热斯伯格如此表示。

  然而,有不少分析家认为,在亚洲危机重建的所有宣传中经常被忽略的一点是:这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亚洲在结构改革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马来西亚就是亚洲的一个缩影,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流入该国的“热钱”可能会更多地谈论亚洲地区金融健康的原因。

  目前,“热钱”流入和私人消费正在推动马来西亚的经济繁荣。预计该国经济今年将增长5%~6%,这一速度是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梦寐以求但又难以企及的。不过,风险依然存在:“热钱”和家庭消费并不是马来西亚或亚洲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引擎。

  “‘热钱’流入和消费者推动型经济使马来西亚政府未来几个月面临严峻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挑战”,摩根士丹利亚洲经济学家Daniel Lian表示,“‘热钱’是变化无常的,且在本质上消费者带来的繁荣比结构性繁荣表现出更强的周期性”。

  2003年年中,马来西亚开始努力稳定其财政状况并基本实现预算平衡。财政方面的进步使该国的债务评级得到上调,降低了马来西亚电信公司这样的企业在海外的筹资成本。此前,马来西亚政府认识到,在紧缩的财政政策下,需要新的增长引擎来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在马来西亚这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国家中中产阶级人数增长了多少。该国日益依赖“热钱”和家庭消费产生了两种风险。首先,资本突然和大规模的出逃可能给马来西亚政府带来严重的金融和经济管理后果。Lian预计,自2003年6月以来,流入马来西亚的“热钱”高达100亿~150亿美元。同等规模的资本流出对许多大型经济体的打击都相当巨大,更何况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家。

  其次,是马来西亚家庭是否拥有继续开支所必须的资金以维持今年或以后该国经济的强劲增长。Lian担心,如果家庭债务不断上升,消费者对汽车、住房到各种奢侈品不断膨胀的需求将受到限制。他建议,马来西亚的政策制定者“须警惕无节制的消费,应从韩国2001年~2002年消费信贷危机中汲取教训”。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伊夫扎尔·阿里对泰国也怀有同样的担心。“我认为金融危机后韩国的经验,即家庭借贷过多导致一种新的危机,泰国这样的经济体应引以为戒”,他说。

  当然,目前“热钱”并不仅仅是亚洲面临的惟一挑战,不断上涨的油价正在给亚洲这个严重依赖石油的地区增加压力。此外,美国经济减速、欧洲需求疲弱、日本复苏缓慢等因素也会对亚洲经济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如此,当“热钱”重返亚洲的时候,投资者还是特别希望看到亚洲做好两件事:一是比上世纪90年代更明智、更有效地利用资本流入,二是不能满足于过去在结构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绩。只有这样,在“热钱”从亚洲快速进出时,该地区各个经济体才能满怀信心、胸有成竹地迎接挑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热钱 相关网页约396,09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