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繁荣需要彼此依赖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寻求新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4:15 第一财经日报

  陆志明

  近日,美国第二大自行车制造商HuffyCorp.的首席执行长穆斯科维奇(JayMuskovich)前往中国会见了他的新股东——也是他在中国原有的供应商。

  中国企业持有HuffyCorp.股份的原因是:2004年10月HuffyCorp.申请破产保护以后,
欠下中国供应商的部分货款没有支付。双方的中介——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CoudertBrothers)的律师梅茨格(BarryMetzger)提出了一项创新计划——国际化的“债转股”,安排中国供应商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持有Huffy30%的股份,这些供应商因而获得了公司重组以后的7个董事席位中的4个。

  与以往中国企业收购战略完全不同的是:这项交易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扩张,而是担忧美国企业的破产可能会导致中国工厂的关闭。这一事件充分说明,太平洋任何一端的繁荣,都可能要依赖于彼岸的发展。Huffy希望能够得到更有利的条款,以帮助这家初创于1892年的百年老店重见天日;而中国供应商则希望在美国能够建立稳固的市场。双方都指望通过持股合作实现Huffy盈利,使双方都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这一案例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跨国收购的新路:跨国收购一定要建立在互惠互利,相互依赖的基础上。传统扩张模式阻碍中国企业梦圆世界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提及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行动时,总喜欢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收购相提并论,事实上,两者并无可比性。不用说别的,就是最基本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我们还远逊于日本,我们目前在世界经济实力排名中还仅占第七,而日本当时已经是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从最关键的企业质量来看,中国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上还是以劳动力成本取胜,在关键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日本企业在当时已经掌握了相当的技术水平,日本的产品依靠的不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日本采取的扩张型海外收购模式并不适合我们。

  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发展状况来看,认为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大并购的浪潮即将到来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诚然,实施海外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企业要想步入世界级的行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中国一些产品传统上给人低质低价的印象,这也是由中国劳动力密集型要素的禀赋决定的;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运营国际化企业经验不足,即使收购成功,企业的整合也未必佳;中国企业的文化强调绝对的服从和统一,与西方思想是完全对立的。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单就这些企业本身的要素都表明,中国企业要实现大规模的海外收购还有待时日。互惠互利模式引导中国企业走向成功

  既然中国总体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企业的禀赋尚未成熟,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道路应该走得更为谨慎务实,而不宜操之过急。

  互惠互利模式拒绝盲目的扩张。囿于中国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盲目追求“以小吃大”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在国际并购中,依赖现金进行收购的案例少之又少,多数是依靠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收购,这样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小,而中国企业的股票在世界上并不为人所接受,必须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这些现金主要来自银团贷款,这些贷款将会造成巨大的债务压力。因而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注意尽可能以股权置换来完成交易,切勿陷入“现金危机”。

  互惠互利模式的基础是双方能够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如Huffy和中国供应商都希望通过持股合作实现企业的复兴。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不应该是排他性的,只有融入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本地化”,才能为当地企业和政府所接受。只有这样,企业收购前的外部障碍才能顺利得到排除,企业收购以后的发展也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互惠互利模式就是要让中国企业放弃“以我为主”的心态,采取“舍己从人”的战略,对收购的企业采取“被动管理”的模式,把具体的管理权交给该公司原有的管理层,不负责具体的公司管理事务,只是进行监督和宏观战略管理。当然,“舍己从人”也并不意味着完全被动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应该与控股公司建立深层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交流管理和技术人员达到学习西方企业的目的。现实中,中国企业收购成功的案例也支持这一观点,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部以后,保留了全部的管理和技术开发人员。

  互惠互利模式不仅能使中国企业成为“战略投资者”,在收购企业的股票上涨到一定的程度时出售,赚取资本利得,如Huffy的董事会认为:Huffy的中国供应商不想拥有Huffy,他们希望在几年内,Huffy的股票能够上涨到一定程度,然后他们将公司卖给战略投资者或金融投资者,同样也可以获取中国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如Huffy的中国供应商可以借此获得稳定的市场。中国企业可以和不同的海外公司合作,获得他们所需的技术、资源和品牌。繁荣需要彼此依赖中国企业由此走向世界

  正如前文所述,大洋彼端的繁荣来源于此端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世界应当能从中获益,因此对中国崛起抱敌视的态度缺乏科学的根据。中国的企业也同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新进者,应当学会如何与旧的世界体系维持稳定的关系,这样才能改造旧秩序,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秩序。

  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之路上,中国企业家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收购才具有成功的基础。(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爱问(iAsk.com)海外收购 相关网页约180,57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