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失败 市场化不是政府推卸责任的借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18:04 红网 | |||||||||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此言一出,很快引起社会舆论的共鸣。这折射出医疗体制改革造成的问题,不客气地说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程度。与之类似的还有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虽然至今还没有官方机构站出来说不成功,但是从社会的反响看,称之为失败是毫不过分的。
医疗、教育领域的体制改革之所以失败,很多人归咎于市场化(教育领域则是产业化)的方向有误。其实,市场化也好,产业化也罢,在它们的原产地都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机制,为何一到中国,就“淮桔成枳”,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呢?这与政府的改革思路有很大关系。 市场化的方向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不是真心以市场化来优化资源配置,而是把它当作推卸财政包袱的良好借口,当作拉动内需的有力手段。政府借市场化的名义吸引各类资金进入医疗和教育领域,但是财政投入却没有相应增加,等于把“包袱”转嫁到社会和公众头上去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指出,以前政府给医院补贴,但是后来这项措施取消了。为了弥补医院的成本,国家给了一个政策,就是药品可以加价15%,作为医院的收入。实质是政府给医院的补贴,以药价的方式转嫁到了病人的头上。 教育领域中为人诟病的择校费、择专业费、“赞助”费、“点招”费,都是把教育公共资源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给教育需求者。这些“市场化”作法,因为弥补了公用经费和建设资金的不足,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或默认。结果,学校总经费中由学生负担的部分逐渐增加。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指出,现在学生交费占高校费用的比例过高,按照国外的比例,学生的交费占学校费用的20%,但是现在我们有的学校学生的收费占到了60%—70%。 这些例子都说明,政府在医疗和教育这两个公共领域投入相对减少是造成民众负担加剧的主要原因。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个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所谓的“市场化”把一些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转交给了市场,政府的负担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却加重了。这样的改革刻薄寡恩,不但没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剥夺了他们本该享有的基本保障,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 更何况,在教育和医疗供给垄断化的情况下,市场化的主体不是那些私有或民营机构,而是公立的学校和医院,这些机构本就是靠国家财政投入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公共资源,现在却打着市场化的旗号为本部门牟取私利,严重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助长了腐败现象,其社会危害不容忽视。 要扭转改革的败局,关键并不是要不要市场化的问题,而是要厘清哪些是政府该做的,哪些是市场该做的。医疗和教育这些关系到大众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公共产品是不能完全交给市场的,政府不能因为市场化而推卸自己在公共投入上的责任,更不能打着“市场化”的旗号与民争利。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享有教育和医疗方面的公共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不仅仅是一种福利。称之为福利会让人产生错觉,把它当作政府的恩赐,称之为权利才能明确政府的责任,因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乃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应尽的义务。 (稿源:红网) (作者:莫林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