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资出海并购难买核心技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7:02 证券时报 | |||||||||
□余运彪 上汽和南汽,无意之中成为了鹬蚌相争的主角,原本已经破产倒闭的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就好像那个渔翁,在得到巨大实惠的同时,也在暗地里偷笑。 上汽和南汽,各自花费几千万英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汽车的核心技术,却不曾
撇开技术到底价值几许暂且不谈,实际上,真正的核心技术和世界顶尖技术,中国很可能买不到,这一点,在航天领域表现得最清楚明显了。美国和西方国家,也包括日本,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对于中国的技术封锁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联想的并购,惊动了美国国会,费了多少周折才成事。远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计”故事,近有中国DVD生产企业始终得不到“芯”的技术,花费多大代价都得不到。 国内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和思想上的误区,认为日本人是世界上的模仿之王,就是靠模仿美国和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成就了日本的亚洲奇迹,特别是日本的汽车,演绎了一出落后、赶超,最终与美国汽车在美国本土分庭抗衡的现实剧。有些中国人不太了解历史,也试图想走这条路。但这个误会太大了。一个国家的尖端技术和工业核心技术,总是首先运用于本国的战争武器上的。日本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以最少的损失得到了最大的战役胜利,各种因素很多,但武器精良绝对是最为根本的保障。这些战争武器都是日本自己研制生产的,所以,早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制造技术就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了。汽车的技术远比飞机、战舰的技术简单得多,因而,日本战败后,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在短时间内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民用小轿车,是用不着花吹灰之力的,又何来模仿之说呢?德国的情形也是一样的。德国之所以在二战失败之后,其经济实力很快就远超欧洲各国,与德国的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分不开的。美国在攻陷占领德国本土后,首要工作就是抢人,尽最大可能将那些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德国人抢运到美国本土,这与苏联占领德国后,抢占财宝、机器设备、物资,并视一切德国人为敌人的思想和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几十年后,美国与苏联两个国家的命运截然不同。不同的国家战略思想,通过时间和历史演化,验证了国家的实力和前途。 以上这些事情,或许与上汽和南汽的故事不太相干,但确确实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企业希望走一条捷径,通过花钱,出巨资并购国外企业来达到获取先进技术的想法,并不太现实。联想并购结局前途未卜,但TCL购并之后的业绩大变脸、设想落空的情形,就已经或多或少地验证了这些分析和担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美丽的愿望实在不堪一击。 实际上,花钱诚聘欧美国家的技术人员到中国来工作,不仅可以花“小钱”得到远比买图纸更好的效果,而且可以切实提高中国企业生产水平和制造技术。这种务实踏实的思想和做法,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捷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重点应该放在“并脑”、“并资源”上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